榜
样
的
力
量
学 习 榜 样
他用一腔热血,为爱厂如家精神做出完美的诠释;他用一份执着,为高炉恢复生产的每个细节而日夜奔忙;他用一股干劲,为鞍钢人树立起时代楷模的标杆形象。他就是“高炉卫士”孟泰。
孟泰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他为国家建工厂,为推动鞍钢的建设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表彰,群众的广泛赞誉,3次被评为全国劳模,8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高炉卫士”孟泰
誉满全国的“孟泰仓库”
1949年8月孟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鞍山解放后第一批发展的产业工人党员之一。他爱厂如家、艰苦奋斗,率领工人不分昼夜收集废旧材料建立起 “孟泰仓库”,为鞍钢恢复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让新中国第一座高炉奔腾出钢铁长龙。
“跟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孟泰的一句话,戳中了工友们的心。1948年鞍山解放,历经战火的鞍钢回到人民手中时已是千疮百孔,日本专家甚至认为,断壁残垣的鞍钢厂区只能用来种高粱。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党中央要求鞍钢迅速复工。
孟泰仓库
老英雄孟泰发动大家收集、献交器材,甚至砸破冰层跳进齐腰深的水中寻找设备。在他的带动下,炼铁厂配管班在短短几个月内便回收了许多种材料、上万个零备件。厂里发动工人们献交器材,数千职工肩扛、担挑、车推,络绎不绝,队伍从厂区一直排到几里开外。这间屋子就是后来誉满全国的“孟泰仓库”。不久,二号高炉开始修复,“孟泰仓库”起到了极大作用,整座高炉的配管材料,几乎全部是孟泰及其伙伴们捡来的。
孟泰把收集来的管件进行精心修复
“孟泰仓库”创造的奇迹诞生了:修复两座高炉上的管线,没花国家一分钱。“孟泰”和“孟泰仓库”在全国亿万名职工中广为传颂,成了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象征!
以身护炉,保证安全生产
在1948年冬到1949年秋修复高炉的那些日子里,孟泰把工厂当成了自己的家。在一、二、四号高炉点火生产的前前后后,他干脆住进了炼铁厂。白天围着炉子转,夜里因为惦记着炉子,也很少睡眠,眼睛布满了血丝,嘴里常常自言自语,徒弟们都开玩笑地说,孟师傅好像“中了邪”。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帝国主义把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不断出动飞机在我国边境地区进行狂轰滥炸。在这紧张危险关头,孟泰不顾个人安危,把行李扛到高炉旁,日夜守护在高炉上。他想:“飞机白天来,我白天在;晚上来,我晚上在。因为我是党的人,我要和高炉共存亡。”
孟泰在修理高炉上的管道
1950年8月中旬的一天,外面突然传来“轰”的一声巨响,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孟泰只觉得两只耳朵嗡嗡乱响,他立刻意识到,“不好,高炉出事了”。
4号高炉的炉皮烧穿,发生了铁水遇冷却水爆炸事故,铁水像小瀑布一样流出来,发出吓人的红光。孟泰闻声奋不顾身冲上炉台,冒着生命危险摸到水阀门前,关闭了阀门,排除了险情,制止了恶性事故的继续发生,保证了高炉的安全生产。
孜孜不倦的创新追求
孟泰身上不乏创新、创造精神。孟泰只念过3个月私塾。解放后,他带头进课堂、学文化,摘掉“文盲”帽子。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孟泰组织全厂各方面人员进行联合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成功自制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凭借多年的经验,老英雄孟泰刻苦钻研,敢于大胆创造,形成了著名的“眼要看到、耳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的“孟泰工作法”,他提出的“宁叫人找事故,不让事故找人”的口号,至今还在铁厂流传。
孟泰带领工友们开展技术攻关
为了减轻设备架工的劳动强度,孟泰带领大家找来废钢板、旧牙轮,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一台卷扬机。
“一五”计划开始后,他以主人翁的姿态带领工友们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他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为国家节省成千上万吨焦炭;改进了热风炉底部双层燃烧筒,比原来的单层燃烧筒提高寿命近100倍;研制成功冷却箱串联技术,使高炉用水量一举节约30%。孟泰牵头的多项技术革新和发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资源。
孟泰和工友们一起研究高炉的冷却设备
教师感悟
孟泰以他的高贵品质和优良作风,给鞍钢职工树立了榜样,也为全国工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学习孟泰艰苦奋斗,大胆创新的精神,努力学习,争做先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中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奇迹。
素材来源:共青团中央综合整理自中国冶金报社、摇篮鞍钢、共产党员网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