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活动-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共筑美丽乡村梦
一、活动主题和设计思路
(一)活动主题
红帆兴农 共筑美丽乡村梦
(二)设计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校企合作、乡村振兴”原则,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动、活动联办、平台联建等形式,实现党建和业务高度融合,在强基础、解难题、育人才上做实、做新、做出成效,打造共建共赢共育党建品牌,以高水平的共建共创提升校企合作,使党建共建成果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和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
本次活动以深化党建工作内涵、创新党建活动形式、激发党建活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学校党建资源与企业党建资源合作共享,引导师生党员发挥聪明才智,打通“脉络”,促进“融合”,通过联学共育、互帮互助,拓展合作外延,深化校企共建,凝聚发展合力、促进学院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二、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由国际商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为主体组织实施,在2023年末至2024年末完成,全体党员同志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参与率达到100%。
一是党建引领聚合力,校企合作共谋乡村振兴新篇章。国际商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联合第二党支部积极推动校企联建“党建共同体”,与同程旅游集团第七党支部签订党建联建共建协议,以同程旅游集团旗下林渡暖村为实践教育基地,共筑组织基础,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双方互帮互助,推动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共育人才,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院企发展优势,实现党建引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三是校企联动增动能,教科研融合促发展。学院充分发挥高校在教育、人才、智力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展专业调研、专题研讨活动,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要求,扎根实践、服务社会,完成多项相关研究工作,并应用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2024年10月-12月党员实地参观了林渡陶庐、乡根民宿、心田图书馆等多个点位,深入调研了项目规划布局、人居环境、地名文化及新业态发展情况,并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开展了多长研讨活动。支部党员教师团队完成近2万字的《林渡暖村综合调研报告: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社区重构深度解析》,发表论文《苏州市文旅品牌建设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电商助力苏州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同时,以林渡暖村为调研对象,指导学生完成团队论文《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旅产品开发实践研究》,为乡村振兴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四是文化传承扬自信,科技赋能促振兴。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在整个主题党日活动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例如,在参观过程中特别安排了对于林渡暖村内传统建筑风格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环节,使大家能够近距离感受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国际商学院还积极探索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更好地记录、保存和传播这些珍贵资源。比如,通过数字化方式建立档案库,或者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等方法,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文化传承的事业当中来。这不仅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更可以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于文化保护事业的热情之中。
三、活动主要成效与启示
(一)主要成效
1.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党员通过调研交流,获取人才培养新思路、新视角、新方法,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并以实际行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乡村振兴益起播”直播等项目,传播林渡暖村品牌,师生党员参与100余人次,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了专业技能,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活动还增强了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激励他们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提升了学院教师教科研能力。活动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素材,如农文旅融合、数字乡村建设等课程,提升了教学质量。校企合作意向的达成,为金融与教育融合、数字化推动乡村经济等研究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学术成果转化。活动本身作为教研案例,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闭环,提升了整体教研水平。
3.增强了党员教育实效。活动搭建了校企共建平台,促进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示范。通过直播等形式,有效宣传了林渡暖村品牌,吸引了外界关注与支持,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活动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展现了新时代党员的责任担当,传递了乡村振兴的积极信号。
此次活动在人才培养、教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是党建引领校企合作促进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
(二)经验启示
1.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通过校企联建“党建共同体”,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2.实践创新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以“党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通过真实场景实践(如直播项目),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为乡村振兴输送高素质人才。
3.教科研融合是服务社会的重要抓手。将教学科研与乡村振兴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调研、论文、课程设计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