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探访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传承人马洪伟

发布时间:2025-05-23 11:35:36

5月19日下午,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郑英支部成员马楠陈国强一同探访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传承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马洪伟作为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传统文化挖掘工程的一部分,此次探访以第二个结合为指引,深度挖掘非遗技艺中的思想精髓、人文底蕴与道德内核,精准提炼传统工艺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将这些珍贵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着力构建彰显艺术院校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同时为大国工匠梳理技艺传承脉络与人生发展轨迹,助力其立传、立心,切实推动非遗传承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

少年匠心淬玉魂:从石厂学徒到艺术觉醒

访谈中马洪伟回忆道,玉雕之路铺展着少年志趣与工匠精神的交织。十岁起临摹山水、雕刻石块,受堂哥书画浸润的艺术启蒙,在初中辍学后转化为石厂学徒的实践探索。面对最初的浮躁期,他以每日创作十余件、记录心得于日记本的笨功夫沉潜技艺,三年时间从模仿者蜕变为能独立设计画稿的创作者。单干时遭遇的市场瓶颈,成为其艺术觉醒的关键转折——耗时半年走访多地工厂,系统梳理不同流派的工艺密码,最终在青玉雕青铜器领域找到突破点,众多荣誉头衔映射出他在玉雕道路上的努力付出角》等一系列代表性等作品叩开国际收藏界大门,开创玉魂铜韵的独特风格。

德艺双馨育新苗:在传承中雕琢匠人品格

“百人学艺,仅一人能成器。”谈及师徒传承,马洪伟将进取精神视为第一准则。他打破传统匠人的保守思维,他从师傅那里学到的绘画和工艺要求等基础技艺,毫无保留传授从工具运用到审美培养的全流程技艺,更注重人品如玉品的德行塑造折射出他“技艺传承与心性修行并重”的育人理念。他强调玉雕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他的教导下,徒弟们需从平面雕刻学起,逐步过渡到立体雕刻,“玉雕需立体思维,五年才能见真章。”面对当下年轻人“坐不住”的困境,他直言:“非遗传承不是家传,而是行业的接力。”他鼓励徒弟“既要守得住寂寞,又要跟得上时代”,通过组建网络团队、使用数字化工具,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扎根这种开放的传承理念为玉雕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面对高校学子,他开放工作室作为实践课堂,推动学院派理论与工匠派技艺的破壁融合,让工匠精神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光。

守正创新焕新彩:当古老玉雕遇见数字时代

谈到工具革新与传播模式的双重变革中,马洪伟直言“玉雕不仅是技术活,更是思想的载体。”马洪伟将青铜器的庄重与玉石的温润结合,赋予作品“以玉载道”的哲学内涵展现出传统匠人的现代视野。马洪伟的青玉作品《角》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这也是大英博物馆首次收藏中国当代玉雕艺术家的作品“用青玉雕青铜器,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密码。”让中国非遗技艺登上国际舞台彰显出卓越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影响力。“高端手工与批量生产并行,工匠精神与市场逻辑共生。”谈及文化传播层面,马洪伟通过专业化运营团队,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以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为载体,系统拆解玉雕创作工艺,深度阐释作品文化内涵,彰显作品的人文温度与艺术灵性。谈到未来,期待与高等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工艺理论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的一体化发展体系推动苏州玉雕艺术从传统工坊迈向更广阔的文化传播平台,助力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此次探访,既是对非遗技艺的深度挖掘,也是高校党建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新实践。支部深度提炼非遗大师身上“初心如磐、传承有道、创新不止”的精神内核可深度转化为思政课鲜活素材,同时探索出“以党建引领文化传承,以非遗赋能立德树人”的育人新范式,为新时代高校推进“第二个结合”、发挥非遗在思政教育中立德树人作用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样板。当工匠精神与党建引领交汇,传统工艺便被赋予了培根铸魂的时代动能。未来,支部将继续深挖非遗中的思政育人元素,以党建引领培育时代新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良玉”,以匠心传承赓续文化根脉,引导青年学子在触摸中华文脉中坚定文化自信,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鲜活力量。

责任编辑:马天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5月19日下午,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郑英和支部成员马楠、陈国强一同探访了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