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聚力校社共融——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与北辰区闫街村党总支共筑文明实践新矩阵

发布时间:2025-06-09 14:07:41

为深化校社融合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与北辰区闫街村党总支以“资源共融、成长共促”为目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开展“教育反哺社区·社区赋能成长”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宣讲、非遗传承、民主实践搭建起校社协同发展双向桥梁。

“沉浸式”理论宣讲,让信仰力量可感可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立足学科特色,创新构建“校馆社联动”育人矩阵,以“行走的思政课”打破传统宣讲边界将理论宣讲融入实地体验。在“百年化工文化育人基地”,社区党员与大中小学生共同追溯实业救国的红色记忆;在“工程实践创新基地”感悟科技创新中的中国智慧。北方演艺集团精心编排沉浸式互动情景剧《信仰的力量》,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天津地下党传递密信的历史场景。参与者既能化身“潜伏者”破解情报密码,又可担当“联络员”完成密信传递,在角色扮演中真切体会“信仰如磐”的精神内涵。这种“五感联动”的宣讲模式,不仅让党的创新理论具象化为可触的历史温度,更推动红色基因在社区代际传递,形成“银发传薪火,青春续华章”的生动局面。

微信图片_20250505204442



“体验式”非遗课堂,让传统文化浸润心灵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立足“五育融合”育人理念,与闫街村党总支实施“非遗武术文化传承计划”,让传统武学智慧浸润青年成长。以武育德,开展“武德讲堂”,邀请非遗传承人讲述“未曾习武先修德”的祖训,让学生亲身体验“为国为民”的武德精髓。以武启智,开设“武术文化解码”互动课堂,通过拆解传统武术攻防招式中的阴阳平衡之道,体验拳法发力顺序的人体力学原理,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智慧。以武强体,将武术操纳入学院阳光体育工程,举办“非遗武术体验日”,让传统文化在青春脉动中焕发活力。正如参与学生所言:“当汗水浸透武术服,才懂得坚持的可贵;当听懂拳法里的家国情怀,才真正理解了文化自信的底气!”这种“武术+思政”的育人模式,既让非遗文化在青年心中落地生根,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实践育人开辟了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505204451



代表履职“项目化”,让基层民主可感可知

闫街村党总支书记、北辰区人大代表张岚依托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创新开展“民生微实事”认领行动,带领高校师生走进社区开展“三同”活动(同调研、同协商、同监督)。同调研,运用社会学方法精准调研民生需求;同协商,在“民生项目听证会”示范基层民主议事规则,引导学生与村民代表共商项目优先级;同监督,调动学生智慧探讨基层群众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全周期管理。这种“理论+实践”的育人模式,既让青年学生读懂中国民主的真谛,也为社区治理注入青春智慧。

微信图片_20250505204457



双向赋能“见实效”,共绘发展同心圆

此次系列活动惠及群众300余人次,同时带动200余名大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校社共建的基础之上,闫街村成为高校“新时代社区研究基地”,而村民代表也将受邀进校园开设“城镇化发展讲堂”,实现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的双向流动。


责任编辑:苗建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与北辰区闫街村党总支以“资源共融、成长共促”为目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开展“教育反哺社区。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