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里送民法,田间地头系民安”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民法典》宣传月系列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融入社会生活,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开展“四进”普法行动,通过“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中小学”,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切实让法治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稻田党课话法治,赋能乡村振兴
在宁河区七里海镇大八亩坨村的稻田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彬彬以“田间课堂”的创新形式,开展“稻田里的党课”宣讲活动。活动中,张彬彬结合农村土地承包、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等村民关切的法律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民法典》条文转化为“田间话”,并现场解答村民疑惑。接地气的宣讲方式赢得阵阵掌声,不仅让法律知识扎根乡土,更以法治力量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二、校园讲座解法典 护航青春成长
学院特邀党建联建单位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章胜仁律师,为师生带来“《民法典》合同编中的生活常识”专题讲座。章胜仁律师以丰富的司法实践案例为依托,深入浅出地讲解合同订立、履行、变更及违约责任等核心内容,通过互动问答与情景模拟,让晦涩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鲜活,有效提升了师生的法律素养与维权意识。
三、青春宣讲进校园 播撒法治种子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胡文慧带领4名大学生宣讲团成员走进东堤头中学和西堤头小学,围绕“家庭、校园、社会”三大场景,精选典型案例,以漫画解读、故事分享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民法典》普法。宣讲团成员用青春视角传递法治理念,为中小学生播下法治信仰的种子,开创高校与基础教育协同普法的新模式。
四、社区普法零距离 法治浸润民心
在金旭园社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苗建康、付萌萌以“《民法典》守护美好生活”为主题,结合物权纠纷、婚姻家事等贴近居民生活的案例,为社区群众进行普法宣讲。活动现场,居民积极参与互动,纷纷表示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民法典》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今后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此次《民法典》宣传月系列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践行法治教育使命的生动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普法形式创新,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高校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