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着力“135”党建工作体系,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20 12:44:25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教工党支部设置在建筑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天津市品牌专业、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首批天津市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支部共28名党员,设5名支委,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4%;博士学位教师占79%。支部先后获批天津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评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着力“1个凝聚,3项品牌、5大工程”的“135工作体系”(见图1),服务天津重大战略实施,在推进强国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图片2

1  135工作体系

一、聚焦共建双方业务共促,形成“三心五轴” 党建联建格局

支部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高校职能与政府、相关团体、企业、社区、教育部门开展党建联建,建立了“三心五轴”的党建联建思路,通过共建交流、技术服务、决策咨询、科普教育促进支部在教育服务、实践育人、城市发展方面发挥高校赋能作用。

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支部共开展共建活动12次,其中党建经验交流5次。共建内容中围绕天津市城市空间治理9次,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开展技术服务15次,并就天津老旧小区闲置用地更新利用、停车位布局优化、网格管理平台维护达成共建协议。

图片3

2 “三心五轴”的党建联建格局

图片4

图片5

二、聚焦学科发展社会服务互促互融,创新科研团队实践育人品牌

科研优势助力城市发展。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城市更新、文化遗产保护、绿色建筑技术3个学科方向8个科研团队为支撑,与企业开展支部共建,为企业提供科技文化指导12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4项。

在城市更新方向,联合建筑研究生支部党员,开展基层调研、志愿服务23次。支部先后与北辰区妇女联合会、佳荣里街人民家园社区党委开展共建,为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建言献策;与河东区二号桥街道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依托城市更新与基层治理特色服务学科群,为老旧小区闲置用地提供策划方案及专业咨询;与南开区网格中心开展共建活动,协助提升网格化管理数据库精度,从而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水平;联合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与河西区桃园街道开展共建活动,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停车难问题,助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教学成果激活街区活力。依托毕业设计展、课程设计展,与天津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共建。支部发挥高教优势,天津城更公司发挥创意之城文化艺术中心、三创基地等空间资源优势,双方实现空间和内容的有效融合,不定期开展设计作业展、教学成果展等系列主题活动,2025年6月,双方共同举办高校毕业创意设计展览季,建筑学院优秀设计作业展作为首展在柳林街区天津市总工会第二工人疗养院旧址成功举办,展览分为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建筑工业化、遗产活化利用、未来城市、建筑改造6个专题,集中展示了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尤其是建筑学专业的设计教学成果,形成天津城建大学教学成果对外展示的又一窗口,同时有效增强天津柳林片区的文化艺术氛围。

设计之都核心区柳林街区城市更新项目是纳入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项目,为有效联动项目周边高校资源,做好区域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建筑学院与天津城更公司联动其他高校相关学院联合发起“大学生创意联盟实践基地”,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强区域产业发展动能。2025年6月28日,在箱遇BOX创意街区开街仪式上,天津城市更新发展公司联合我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共同就“大学生创意联盟实践基地”开展揭牌仪式。

三、聚焦课程思政质量提升,打造建筑学特色教育服务品牌

打造“栋梁强基”育人品牌。结合建筑学专业“注重多维度实践、翻转全过程课堂、工程创新思维”的专业教学特点,围绕红色资源、城市更新、文化遗产、绿色建筑领域,在体系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师资建设、专业建设、平台建设、成果培育等7个方面开展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的体系性实践。围绕“历史传承、责任担当、创新求变、匠心实践”形成课程思政元素集群,形成了11个一级指标及58个二级指标。挖掘专业育人素材,建设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数据库。建筑类专业领域代表人物、代表技术、代表作品为主,建设巨匠、巨制、巨作3类教学案例库,包括案例69项,为建筑类专业教育提供多维思政切入口,推广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共享专业思政资源,推广至安徽建筑大学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2门课程获批天津市一流课程,发表课程思政相关教改论文3篇。

开展“思政+科普”教育服务。依托建筑学课程思政建设,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低碳建筑作为科普素材开展教育服务。例如,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领悟古建筑魅力、了解建筑历史、传承工匠精神,2024年5月支部组织专业教师为天津育才学校初中生开展了“文化传承——探索古建筑之美”科普活动。建筑史教师为大家细致地讲解了我国古建筑现状、历史背景、人文底蕴以及背后的故事,并介绍了古建筑榫卯结构背后的科学原理,探讨其精髓所在、展示其独特的科学之美,有效拓展了中学生对古建筑相关知识的了解。在课堂结尾,老师呼吁大家能够做文化的小小传承者,做好中国优秀的建筑文化的弘扬者和宣传者。

另外,通过建筑减碳科普基地,支部党员为天津市河西区梧桐小学、天津市河西区中心小学、天津市河西区实验求是学校、天津市西青区梅江富力小学的学生们进行绿色建筑科普服务。通过趣味实验、模型搭建和互动游戏,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碳达峰”“碳中和”知识!通过参观模型,探秘了“会呼吸的房子”,了解了光伏屋顶、节能墙体等绿色建筑技术。

四、聚焦工业化装配式绿建平台建设,铸强技术创新科技赋能品牌

以天津首批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依托天津市工业化装配式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以工业化装配式绿建平台为链接和支撑,联合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打造融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平台,服务天津工业化制造重点产业建设。校企深度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指导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天津赛区斩获银奖,在全国大学生工业化与智能建造竞赛中勇夺一等奖,并成功孵化出3个学生创业项目。近半年来,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项目达14项,涉及新型建筑工业化、城市更新、文化遗产保护、绿色建筑技术等多个方面,累计实现合同金额220.979万元。

未来,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教工党支部将持续围绕“135”党建工作体系,拓展“三心五轴”党建联建格局,打造建筑学特色教育服务、技术创新科技赋能、科研团队实践育人3项品牌,为服务天津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多维度的专业力量。



责任编辑:万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系教工党支部以“135”党建体系推动产教融合,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科技与人才协同发展。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