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以“月度闯关”助力网络思政, 共筑网络育人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5-10-11 11:29:36

一、案例背景

网络思政已经逐渐成为高校立德树人、凝魂聚气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现阶段,各高校普遍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或平台,但存在教育内容注重大水漫灌与理论灌输,内容较为单调晦涩,无法直抵学生心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真正将网络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等问题。

二、案例分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网络话语权、彰显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和有力载体,是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举措。但现阶段面临网络思政吸引力不足,需求错位导致的理念偏差;只注重理论灌输,忽略学生成长规律与心里特点导致的情感温度不足;以及主体语言差异导致的形式亮度受限等都是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困境。如想改变网络思政现状,保障网络育人效果紧跟学生成长趋势,切实发挥引领力、导向力作用,应与时俱进聚焦社会主流思想,开发设计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月度主题内容;整合师生主体需求,牢固确立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的理念体系;重视融入真情实感,加强线上线下互补融合的交互体系建设,以此多位一体,强化网络育人实效,切实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三、解决思路与实施办法

本案例旨在设计“月度闯关”式网络育人模式,通过梳理全年育人目标与育人重点,细化为12个月度网络思政重点,聚焦12个主体模块,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开展网络思政。通过微课堂、微实践、微作品——线上线下互补融合的“3微”交互体系建设,配合每月的网络育人主题,打破固有形式,创新网络育人模式。旨在通过月月有重点、月月抓主题吸引学生参与,深化学生认识,营造浓厚的网络育人氛围、深耕月度网络育人内容、打磨月度网络育人精品,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通过每月30天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持续引领,把握网络育人主导权,使高校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牢固阵地。

(一)着力打造“宣传+人才”载体平台

1.打造多元联动的宣传载体

案例依托学院官网、官方微信“两微平台”开展“月度闯关”网络思政教育,推动育人成果展示推广;依托超级校园app、微校园app“两移动端平台”发起月度主题教育活动、深化线上互动参与。形成“两微-两移动端平台”联动的线上宣传载体。

2.打造互促互进的人才载体

案例开展,主要依托两支有力的团队互促互进:即“以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校外导师、管理干部、优秀校友等多元组成的网络思政育人团队”和“思想素质过硬、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与突出网络技能的学生网络骨干团队”。两支队伍互学互促,学生骨干团队正向反馈学生需求与痛点,育人团队围绕“月度主题”制定育人方案,师生携手践行,确保月度方案落地见效,并通过共同打磨网络育人精品成果巩固育人成效,互促互进。

(二)着重推进重点工作建设

1.脉络化全年育人主线,聚焦至月度育人主题

案例的开展通过聚焦每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会议精神,结合思政教育年度热点,脉络化全年育人主线与育人目标,并结合每月重要节点、纪念日、思政工作时点等特点初步拟定12个月度网络思政主题,根据月度工作目标进行微调或热点结合。如3月,重点把握开学后学生思想动态易出现波动、开学易出现学习生活不适应的特点,打造3月“狂飙计划”,引领师生共同走进学生宿舍,以周为节点分年级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送上开学温暖;组织开展“师说”微课堂,为步入新学期迷茫的同学解疑释惑,月末,形成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月度思想动态报告与调研成果,并有针对性回应学生诉求,制定“安欣工程”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管理与服务,形成教育闭环。4月,结合市教委工作重点,打造“沉浸计划”引领我院师生通过沉浸式悦读、乐游、体验、点赞、热爱等一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活动,引领我院师生厚植热爱我求学的城市的深厚情感,激发内心澎湃力量,形成浓厚的网络育人氛围。5月“星耀计划”、6月“告白计划”......不同的月度网络育人主题的深化与细化形成了较好的网络氛围,净化了网络空间,弘扬了网络主旋律。

2.深化时间线与“3微”体系横纵交合的网络育人模式

案例以月度时间线为纵,每月围绕育人主题,开展微课堂、组织微实践、打磨微作品开展网络思政,以此“3微”协同的方式为横,横纵交合织密网络育人网络,打造育人共同体。如根据月度育人主题,保证每月打磨一堂微课,目前已经形成以《师说》专栏为代表的明理课堂,旨在邀请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管理干部为学生解疑释惑、启迪思想;以《青年说》专栏为代表的分享课堂,旨在通过线上圆桌会、沙龙分享的方式发挥朋辈引领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术说》专栏为代表的博学课堂,旨在为学生分享专业知识,夯实专业技能。每月根据育人主题,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形式,引领同学们走出校园、“走上”网络。每月的育人成果将形成各类微图文、微视频、vlog等形式于线上分享,以扩大影响力,烘托月度网络育人主题的浓厚氛围。1个月度育人主题+3微育人路径的横纵交合模式,铸牢了网络思政年度育人网。

四、育人经验与启示

1.聚焦育人重点,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网络思政教育,旨在找准学生关注的切入点,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本案例以每月的育人小主题作为切口引入,聚焦学生思想痛点,每月围绕一个“小主题”作“大文章”,通过联动微课堂、微实践,打磨微作品,线上、线下两翼并行,由师生共同对育人的小主题进行深入挖掘,通过设计“小、精、准”的网络育人活动,引导学生利用30天的时间与老师们一起对一个育人主题进行深度参与,以切实增强育人实效,增强对学生的教育力与感染力。以网络育人的“小”主题聚焦,解决思想引领的“大”问题。

2.聚焦育人主线,以“小”实招实现“大”愿景

案例旨在聚焦育人主线,打造有温度的思政教育。实际开展中,坚持以“小”实招,实现“大”愿景,通过聚焦每月的育人“小主题”,切身为学生定制一系列贴近学生成长的小实招,比如微课堂--“师说”明理课堂、“青年说”分享课堂、“术说”博学课堂,分别聚焦育人的不同侧重点,邀请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朋辈导师为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解疑释惑,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大愿景”;打造月度微实践专题,引领同学们走出一课堂,走入社会大课堂,用脚步丈量青春,用网络技术记录实践过程,总结实践成果于网络进行分享,线上、线下并行,课堂内外同行,实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青春奉献祖国热土上的“大愿景”;打磨“数说”专栏等各类网络微作品,结合专业特色,依托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月度网络思政内容以图形化、图表化的形式生动形象、一目了然的呈现,将专业与思政相结合,引领统计学子发挥专业力量,助力网络思政主题新、形式新、方法新的“大愿景”。围绕每月的育人“小主题”,精心打磨育人“小实招”,助力网络思政入脑入心,实现以润物无声的育人模式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大愿景”。

通过开展“月度闯关”式网络育人模式,旨在根据思政教育主题,每月聚焦不同育人重点,打造月度主题计划,结合微课堂、微实践、微作品的“三微”体系,营造浓厚的网络育人氛围、深耕月度网络育人内容、打磨月度网络育人精品,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切实增强网络育人实效。

图片1

月度闯关式”网络育人模式年度一览


责任编辑:马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深耕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建设,阶段性建设经验形成《以“月度闯关”助力网络思政,共筑网络育人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