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撷英——以制度建设为牵引全面强化党对学生社团工作的领导

2021-01-19 15:30:54

同济大学坚持将学生社团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抓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阵地、团结青年学生的重要渠道,探索以“三个体系”建设把握学生社团发展“三条线”,支持并引导学生社团合理有序发展。

健全管理服务体系,把握学生社团发展“主线”。学校2019年率先出台《同济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试行)》,配套制定学生社团成立、变更、年审、注册、活动审批、违规处理等若干细则,形成完善管理体系;将学生社团工作纳入党委常委会专项议题,定期研判学生社团管理和发展现状、关键点和薄弱环节,部署有关工作;在二级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党口职能部门工作会议、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工作例会、党委学工部部务会中常态化就学生社团管理、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工作提醒和专题部署,突出党的领导具体化;学校主管部门联合梳理和优化学生社团服务事项和服务流程,在活动审批、场地申请、宣传推广、经费审批等方面提高效率,有效简化学生社团办事流程;依靠学生力量自主开发学生社团管理微信小程序,实现线上宣传、线上审批,疫情期间推出的系列宣传吸引30000余人次关注。通过社团年审、学期注册、活动督导和财务监督等管理手段,切断学生社团与NGO组织、基金会、校外企业的冠名和资金往来等关系,深入指导理论类学生社团,有效防控了各类风险隐患。学生社团主题鲜明、类别清楚,平均每学期开展大型活动300余次,在不同校区、不同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

健全引导支持体系,把握学生社团发展“高线”。学校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德智体美劳的要求进行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划,聚焦学生组织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需求,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统筹谋划、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培养,将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广泛整合更多校内和社会资源,支持建设“三全育人明星社团”,学生社团主导开展的同济诗词大会等活动受到校内师生和毕业校友广泛欢迎和参与;针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设立标准,作为每学期学生社团大型活动答辩和各类社团评优的重要依据;设置“学生社团星级评价”“社团信用分”制度,就学生社团活动、行为提出明确导向,对评价良好的学生社团在场地、宣传、经费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对在社团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优先推荐到其他校级学生组织进一步锻炼和发展。通过系列引导支持措施,同济大学学生社团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校园文化在校内广泛传播,在各类教育性晚会、原创舞台剧等艺术活动中传播文化,在垃圾分类等政府和学校重点项目中开展多样化宣传教育活动,思想理论类社团积极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校内外广泛开展宣讲,并运用慕课开展网上微课程,拓展了学生思想引领的有效渠道。

健全工作保障体系,把握学生社团发展“底线”。学校重视形成学生社团工作合力,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成立同济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组织、人事、宣传、学工、教学和共青团等部门在涉及学生社团的重大事项上共同谋划、共同设计;实现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全覆盖,遴选12名政治过硬的思政教师担任社团团工委辅导员,制定《社团指导教师工作手册》,落实指导教师和社团团工委辅导员责任,推动制定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和团工委辅导员绩效标准,认定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工作量;加强学生社团学生负责人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实行社团学生负责人资格认证制度,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定期加强日常业务培训,传达最新文件精神;组织专门工作队伍对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经常性检查督导,维持良好的学生社团工作秩序;强化学生社团校外活动监督审查机制,构建“学生承诺-学院审批-学校复核三层审核体系,确保学生社团活动符合团学活动宗旨、符合学生管理规定、符合安全稳定要求;严格审核学生社团文艺演出内容,对学生社团编演的各类演出剧目和语言类节目进行前期创作指导和详细剧本审核,倡导正面校园文化。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实行社团学生负责人资格认证制度。定期加强日常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