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由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和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联合举办的第七届“智慧城市与绿色交通发展论坛”顺利召开。本次论坛聚焦“上海2050: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与更新”主题,汇聚来自全国的业内专家、行业同仁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等,共同探讨未来城市与交通发展的蓝图。
会上,国家住建部标准定额司一级调研员江冰、上海市住建委总工程师刘千伟、同济大学副校长石振明,隧道股份党委副书记、总裁刘纯洁分别致辞,城建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应红,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教授,国铁集团原总工程师、同济大学高铁及站城融合研究院院长郑健,同济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凌建明教授,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小鸿教授,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院长李兴华教授,上海市政府规划咨询专家、同济大学潘海啸教授,同济大学土木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李晓军教授等出席会议。
国家住建部标准定额司一级调研员
江 冰
“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与绿色交通,既是落实“双碳”战略的关键路径,也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引擎。上海始终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担当,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探路领航。面向2050年,我们期待上海坚持技术驱动,打造立体智慧空间;坚持系统思维,深化绿智融合;坚持人民至上,传递城市温度。也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此碰撞思想火花,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执笔,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路径贡献新智慧、谱写新篇章。”
上海市住建委总工程师
刘千伟
“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上海在城市建设与更新中引入人类社会价值观的正向引领至关重要。“智慧”是对个人的最高评价,而在当今全球城市发展的浪潮中,“智慧城市”同样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至高追求。具备“韧性、智能、绿色、人文”品质的智慧城市是人类社会价值观与城市复杂巨系统的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次研讨聚焦地下、地面、空中三维空间规划整合与数字底座平台建设,推进城市建筑、综合立体交通、地下空间、水系统、能源供配、生态环保等领域发展等内容,系统全面讨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与更新战略。希望各位专家加强思想交流、贡献真知灼见,为上海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与更新贡献智慧。”
同济大学副校长
石振明
“自建校以来,同济大学始终将“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信念铭刻于血脉,以“天、空、地、海”学科矩阵托举大国工程,用“铁肩担经纬,长轨写春秋”的豪情回答时代命题。面对存量时代的“上海之问”,本次论坛联合众多伙伴,搭建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立方”:有土木宗师破解超大城市更新密码,有建筑学家重构“人、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有规划先锋以算法推演30年后的街巷烟火,有交通英才以磁浮之速重构时空边界、以智能路网编织城市神经网络,推动城市在立体化开发中释放存量潜力,在低碳转型中培育新质生产力。希望本次大会以土木之诚筑城市百年基业,以建筑之美塑文明千年风骨,以规划之智谋发展万世之策,以交通之势破时空壁垒,让城市在流动中永葆生机。”
隧道股份党委副书记、总裁
刘纯洁
“近年来,隧道股份以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积极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理念,积极落实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城市数字化转型、交通强市等重大战略任务,致力于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与更新的“上海模式”,并在G15嘉浏智慧高速、内环高架年轻化工程、垂直掘进地下智能停车库等重点项目中开展示范应用,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与更新领域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创新支撑。相信本次研讨的交流成果,将为我国城市建设与更新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理念新思路,为助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更新能级提升作出积极贡献,未来期待与各方合力构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与更新”新格局。”
本届论坛由城建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应红女士和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小鸿教授联合主持。
论坛中,来自行业各大科研院校、头部企业的专家嘉宾,锚定“上海2050”主题,围绕智慧城市、枢纽规划、数字孪生、地下空间、水环境、海洋及智慧生态等发展方向共商共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