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珠拾粹实践团
古建筑知识科普特别栏目
镇国寺
山西平遥的镇国寺被称为一座“不失唐风的世界文化遗产”,因为它不仅仅凝结了我国唐代建筑风采,蕴藏着唐代之艺术文化瑰宝,还承载着国人对唐代盛景的美好遐思,同时对于世界了解我国唐代的社会发展状况、建筑建造技艺以及美学积淀程度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建筑现状概览
镇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北12公里的郝洞村,占地13328.6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该寺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初名“京城寺”,在明嘉靖年间改成“镇国寺”并沿用至今。
寺内主要的建筑有万佛殿、天王殿和地藏殿。其中万佛殿集中体现了唐代繁盛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文化圈最重要的唐五代时期建筑遗存。殿内彩塑、壁画体裁别致,技法高超,是研究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极具历史与艺术价值。
建筑格局组成
镇国寺建筑群坐北朝南,寺前区域视野开阔,寺内区域地势平坦,古槐耸立,古寺隐于其中,寺内又无高阁亭台,因此毫不引人注目。寺院整体形制规整方正,严肃有序,前后共两进院落,布局前低后高,依次突出。从南到北依次为天王殿(山门)、钟鼓二楼、前院东西配房(东翼有二郎殿、东碑亭、三灵侯祠;西翼有土地殿、西碑亭、福财神殿)、万佛殿及东西侧门,后院东配殿观音殿、西配殿地藏殿、东厢房、西厢房、三佛楼及其东西经堂、西配院玉皇阁遗址。
万佛殿位于中轴线上,是三大殿的主殿。其建造于公元十世纪,是仅晚于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虽经金、明、清等多代修葺,仍保留原始的唐代风采,展现了中国早期殿堂建筑的规制与风格。万佛殿整体雄伟壮观、气势非凡,面宽进深各三间;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十分庞大且形如伞状;殿身出檐深远,共设檐柱12根;殿宇由12根柱子支撑;正立面左右开两窗,前后两明间各开一门,可通向后院。
在万佛殿后院两厢,地藏殿与观音殿相对而建。这两座殿宇建于明代,采用在平遥地区较为常见的前出廊悬山结构。地藏殿的地藏殿的雕塑为明代所做,二观音殿原雕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捣毁,十八罗汉观音雕像毫发未留,实属遗憾。
寺院历史沿革
寺内有一石碑,记载着镇国寺历代续建的大致状况。碑上文字如是,“平遥郝洞村古寺,始创于北汉,重修于前明中,唯中殿为鲁灵光,而前山之门、后之佛阁、左右东西廊皆后人续而成之者。然庙貌多隙地,而屋宇寥寥,殊非所以崇庙貌状观瞻也”。
从大量殿内梁架题记从现存遗迹来看,平遥一带在五代十国末期应为西汉重地,而镇国寺的旧名“京城寺”很可能是沿用了北汉时的称谓,侧面反映了其在旧时的重要历史地位。
五代时期初建时的殿宇布局已无从稽考,经宋、元、明、清历代多次修葺,均以原建时中殿(万佛殿)为中心,不断择隙而建,不断续修,逐渐形成了现存的明、清两代寺院格局。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又重新修葺东西两廊,嘉庆元年至二十年,又创建舞榭于山门外(如今已被毁),并建经堂于佛阁两翼,添建厢房六间。清嘉庆二十重修规模较大,不仅对万佛殿的墙宇“因其旧而葺之,墙垣墉,涂口茨,凡栋梁之摧折者皆易焉,而复令设色之工施以藻绘”,而且修葺了东西两廊,于大殿前建造了左右碑亭,于寺西隙地建禅房13间。除此之外,还对“庙之东偏旧有元坛”“续而重修之”。
遗世珍贵文物
镇国寺内现存有五代、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建筑物共44间,彩塑造像 51尊,壁画100余幅,还有金皇统五年铸制的大铁钟一口,大小碑碣20余通,五代北汉时期残留的“半截碑”一块。其中五代时期所建的万佛殿及殿内的彩塑造像堪称珍品,为诸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与资料。
万佛殿内四壁是连绵不断的坐佛壁画,“万佛”的名称就是因此而得。殿内全堂共有塑像十四尊,分别为释迦佛、二弟子、菩萨、胁侍菩萨、供养童子、天王;释迦牟尼背后还有三尊明代所造、清代重新涂彩的塑像:观音、善财、龙女,其余 11 尊塑像均断代为五代彩塑“实物”。
半截碑安置在东碑亭里,是金代明昌时期的遗物,也是镇国寺的镇寺之宝。该碑上下左右均残缺不全,所以称作半截碑。石碑碑文以行书所刻,书法秀润苍劲。据说该碑最初是在镇国寺附近捡到的,因其上内容与镇国寺无关,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至光绪十年,一个名叫田耕蓝的贡生写了《半截碑记》,并将半截碑嵌入亭墙上,此碑才得以保存至今。半截碑的文献价值,直到近年来才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经有关专家考证,此碑为北灤主刘崇之孙刘继钦的墓志铭碑,对它的研究补充了历史资料的不足。同时,该碑文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传世唐宋碑刻不少,但在我国所存建筑中,五代北汉碑刻唯有镇国寺这一通。
参考文献
[1] 杨自强. 五代时期佛寺建筑艺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2] 阮洁.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五代佛教造像的美学意义[D].西安音乐学院,2021.DOI:10.27402/d.cnki.gxayc.2021.000055.
[3] 张子凡.平遥镇国寺[J].文史月刊,2016(03):56-59.
[4] 梁家桦.镇国寺文化遗产价值刍议[J].沧桑,2013(01):100-102.DOI:10.13514/j.cnki.cn14-1186/k.2013.01.037.
主办丨共青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委员会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
文案丨赵婧研
排版丨李林莲 黄诗轩
校对丨常海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