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珠拾粹,古韵筑章 | 邂逅古建记忆(十一)·稷益庙

2023-11-03 18:57:02

· 卷首语 ·


绛州古城

坐落在山西新绛县中部

北靠九原,南襟峨眉,汾浍横贯,鼓水北来


古城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这19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内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3处


这一次

我们深入调研了十四处古建筑

并深入历史文化名村光村

将延续了千年的古建故事续写下去



稷益庙又称“东岳稷益庙”,当地俗称“阳王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的创建时间不详,重修于元至元年间,明弘治十五年扩建重修。庙宇南临稷王山北望汾河水,原山门、献亭、两厢房已毁,现仅存舞台和正殿。舞台檐下施大额枋,台口宽近 10 米,稍间空间较大,这种形制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

稷益庙建筑规模不大,庙内现存明代嘉靖二年《重修东岳稷益庙碑》和清光绪二十七年《重修东岳庙暨关帝土地诸神庙碑》等。据碑文记载,元顺帝至元年间,明代弘治、正德、嘉靖年间和清代光绪年间进行了重修或增建。现在保存较好的只有正殿和舞亭,其他建筑已毁或者仅存基址。现存正殿为明代殿堂,门窗均朝南面开,殿内已空,墙面有北壁、东壁、西壁及东西两梢间南壁共五部分。北壁壁画不存,其余四部分为现存明代壁画。根据正殿西梢间南壁左上角的题记可知,壁画为翼城县画师常儒及其子常 、常耜,门徒张,与本州画士陈圆及其侄陈文、门徒刘崇德共同绘制,完成于正德二年秋九月十五日。

正殿东、南、西三内壁绘满彩色壁画,总计130 余平方米。内容多为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歌颂大禹、后稷、伯益教民稼穑、为民造福的事迹,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灾害的坚韧不拔精神。这些珍品总面积达一百三十余平方米,共绘有人物四百多个。在不大的面积上绘制出四百多人的场面,并把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当时的农耕生活浑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和精巧的布局,使人赞叹不已。







责任编辑:过欣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稷益庙又称“东岳稷益庙”,当地俗称“阳王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