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珠拾粹,古韵筑章 | 邂逅古建记忆(十四)·福胜寺

2024-02-29 12:19:07

· 卷首语 ·


绛州古城

坐落在山西新绛县中部

北靠九原,南襟峨眉,汾浍横贯,鼓水北来


古城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这19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内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3处


这一次

我们深入调研了十四处古建筑

并深入历史文化名村光村

将延续了千年的古建故事续写下去



福胜寺创于唐贞观年间,金大定二十八年添修福胜院、大元至正十四年添补修茸、大明弘治十一年重修南大殿、清康熙辛酉重修、嘉庆十一年又修,道光、咸丰屡有修补,直至中华民国五年再次重修。虽几经沧桑和劫难,风风雨雨千余年,仍保留到今天的面貌。沿中轴线建筑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弥陀殿、三佛洞、藏经阁。弥驼殿及藏经阁下部密洞为元代遗构,其余皆为明、清时期所建。山门为木制牌楼式建筑形制,7 层斗拱托起巍峨檐角。


据传光村人在最早的时候居住在福胜寺的西北方。北齐年间,人们夜晚发现寺院一带地呈夜光,人们就把寺庙所在地认为是福兆祥瑞的场所,为取吉祥、祈福于民,故迁村址于现在的地方,并定名为光村,建福胜庙于异象的福地。相传到大唐贞观盛世之时,村中蔺氏望族有人在朝为官,官至尚书,执政期间,清正廉明,有功于大唐,为表彰德行,唐太宗恩准在蔺氏故居旁兴建福胜寺,并彩塑蔺家先祖蔺相如廉颇塑像,以光宗耀祖,弘扬正气。


蔺氏先祖“将相和”“完璧归赵”的故事,几千年来,已成为妇孺皆知的美谈,它也确实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蔺氏族人。福胜寺自古到今香火一直很盛,1958 年五台山曾派出家僧开朗接收管理此寺院二十余年,办理有关佛事活动。1981 年开朗圆寂后,佛事活动暂停。


福胜寺从北齐更名到今天,历经 1449 年,朝代的更替、风雨的剥蚀人为的劫难、兵瑟天灾的摧残,无一不给这座古刹带来灾难。村人记得日寇侵华时,中国大地狼烟四起,日伪横行村里,派粮逼款,奸淫烧杀,抓丁拉差无恶不作,闹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1941 年,一次日军要干柴,村民外逃,伪村副收不起钱物,准备拆福胜寺大殿以作交差。听说要拆寺,居士范先生与乡绅赵明轩在危急关头,设法支垫粮款,使福胜寺免遭一劫。次年村中更是困难重重,又欲拆福胜寺应付局面,在灾难再度降临寺院的关键时刻,善人杨毓秀为保寺院平安、佛祖无恙,倾其私产,筹凑钱财力保寺院,才使福胜寺安然无恙地保留了下来。





责任编辑:过欣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福胜寺创于唐贞观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