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很多社区表现出较强的自治力量,背后无不渗透着社区人的勤勉与用心、居民的热心支持与理解。与支部结对共建的五角场创智坊社区党支部、位于杨浦区大学路上的创智农园是迈入新阶段的社区共治与社区营造的“先锋”试验田。大疫当前,当医务工作者冲在前线救死扶伤,当街道、社区干部奋战在社区顾不得休息,我们作为普通市民,在不给社会添乱的情况下,可以做点什么?特殊时期,社区营造的绿色起点能做点什么?能够为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做点什么?带着这些思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工第八党支部副书记刘悦来老师策划“SEEDING社区花园邻里守望互助计划”,以创智农园作为首个站点,带领党员师生建立“种子接力站”,通过无接触的方式进行种子和绿植的互助培育分享,每周一次在线直播课堂进行专业指导。从公共空间到家庭空间,从社区花园到家庭阳台,在行动中交互促进,也以此为媒介来传递爱与信任的力量。活动旨在“重建信心、种下希望”,让参与者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家庭和邻里的关系,也激发每一个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协同构筑安全美好的永续家园。种子的力量是巨大的,活动启动至今,已经吸引了全国近500多名参与者和30多名志愿者。
这期间活动专员特别发起了四平陪伴特别支持行动,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各个社区积极响应,抚顺路363弄、鞍四三、鞍山三村等更是进行了种子接力站的实施,这是“SEEDING计划”中以共创工具包的方式支持到行动者和行动组织的特别计划,鼓励个体成为行动者与参与者,通过无接触装置进行种子、绿植互助交换,促进形成社区近邻关系网络,并持续为种子接力站提供给养,支持在地社区的行动,实现美好家园。
(超级行动者的种子接力站)
(种植达人忻老师和她带来的两大盆植物)
这是日前在杨浦区四平路街道抚顺路363弄举行的社区花园陪伴计划春季活动中的一幕场景,前来的不仅仅是抚顺路363弄居民,更有周边居民区的爱心志愿者们,大家一起动手共创。大家把完成的种子风铃一起挂在种子接力站,并写下了心愿:“期待种子接力站的种子播撒入大家的心田,待疫情结束时一起相聚在社区花园,共享美好时光。”在芳园中,原中心雪松树是极具历史的植物,见证了整个小区的变迁。由于石材表面的湿冷,社区微更新为圆形树池增加木质坐面,并在此处植入植物漂流计划,逐渐成为社区居民园艺交流的人气场所——这也是上海社区花园首个植物漂流台。2016年至今的四年时间里,芳园人来人往、花谢花开,但分享与关爱的精神一直在这里传承发扬。
(自制种子接力站)
(芳园)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