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 | 支部党员获批科技部国际交流项目

2022-01-22 16:43:20 杨晨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工第八党支部党员王云才教授主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韧性测度与设计技术研究”获得科技部国际合作中国-匈牙利2021-2023年度交流项目立项,继续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党员力量。


图1.jpg

图1 中国-匈牙利2021-2023年度交流项目清单


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使人口在城市中集中并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增加了能源与水资源消耗,加剧了大气污染,产生了热岛效应,同时给城市居民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不透水面积的扩大,增加了地表径流量给城市的雨洪管控的困难。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如热浪与暴雨更加频繁,叠加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更是威胁人们的健康,并对全球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以及世界安全格局带来了不确定性和负面影响。因此城市化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是指支持生态环境发展的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相互交错的河道与水域、湿地、林地、野生动物保护区等能够为自然物种提供保护,维持生态过程,为人类生命和健康提供支持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能够提供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空气和水的净化,减缓旱涝灾害,保持土壤的肥力,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因此研究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布局的优化有助于改善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的变化。


图2.jpg

图2 王云才教授和戴代新副教授在匈牙利伊斯特万大学交流


基于同济大学与匈牙利伊斯特万大学在绿色基础设施方面的研究优势和两校之间的长期合作,本次国际交流项目的主要合作包括两个内容: 

(1)全球气候变化带给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挑战与韧性测度技术。交流探讨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影响、挑战与各自的应对策略,重点探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韧性特征的测度方法和技术体系,从而建立我国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测度的框架。 

(2)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适应性设计的技术发展趋势。重点讨论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热岛效应与冷岛效应的调节机制,雨洪管理与内涝整治的措施以及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供需匹配的公平途径,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适应性设计技术与方法。相关交流内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市化与区域生态耦合及调控机制”(2017YFC0505700)所属重点课题“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2017YFC0505705)的部分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的水平和国际化体系与标准,开展相关成果的交流和学习。

本次成功获批科技部国际交流项目,突出体现新时代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党员、该项目中方负责人人王云才教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课题等重点研究项目8项;主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册、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1套;主持上海市精品课程2门,主讲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获全国和省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市育才奖;公开发表论文150多篇,SCI论文22篇,出版代表性著作7部,主持和参与规划实践100多项,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支部党员、项目骨干戴代新副教授是国家注册规划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主要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和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完成“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同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项、上海浦江人才计划课题1项,负责和参与完成多项重要实际工程项目。


图3.jpg

图3 匈牙利伊斯特万大学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Albert在同济大学交流


责任编辑:杨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学院教工第八党支部党员王云才教授获得科技部国际交流项目立项,继续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党员力量。
    相关阅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