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系统思维 不断增强高校服务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能力

2021-06-07 11:35:27 刘佳煊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下午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其中特别指出,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建设,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由此可见,在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高校承担了重要责任和使命,要胸怀“两个大局”,坚持系统思维,围绕“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一战略部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争创更大作为,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高校智慧。

矢志不渝培养专业人才是高校服务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人才保障。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首先必须培养真信、真懂、真认同的时代新人和能讲、敢讲、讲得好的国际化人才。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的进程中,亟需一批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厚的家国情怀、宽广的国际视野以及具备国际竞争力、全球胜任力、能够在世界舞台代表当代中国展现良好形象的国际化人才。高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青年头脑,在政治上引导青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在理想信念上引导青年更有力地维护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更旗帜鲜明地表明中国主张,更有力地维护世界的和平繁荣与稳定;要在观念上帮助青年树立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吸纳世界优秀文化;要在知识体系上向青年传授丰厚的中华学养,引导大学生做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国方案的传播者、中国道路的阐释者,不断实现中国青年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关注人类命运的更大作为,为加强和改进我国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加大力度攻关相关领域学术命题是高校服务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智慧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工作,以“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中国国际形象构建研究”等为代表的学术命题迅速成为了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动实践,在为提高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等方面贡献了高校智慧。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理论性、系统性凝练的历史积淀日渐厚重,以及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的不断演化,我们仍面临着“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现实困境。因而,高校仍要在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对外关系的实践研究、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研究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要打破国际传播研究的学术壁垒,充分融合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有条件的高校加快成立以交叉学科为导向的国际传播研究机构、专业和课程,系统整合现有学术资源,大力引进新兴学术资源,为我国改进和加强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持。

持之以恒开展社会服务是高校服务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责任担当。以社会实践为代表的一系列社会服务工作是高校彰显社会责任感和提升社会贡献度的重要形式。国际传播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设计实施,也离不开社会百姓的关注了解,在国际传播工作上,每个领域和个人都是参与者。高校在服务国际传播方面要扛起社会责任,服务广大社会和百姓对国际传播工作的知晓、参与和融入,让国际传播“飞入寻常百姓家”,形成国际传播工作的社会“一盘棋”。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利用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生动开展了“规范英文翻译,向世界讲好中国革命故事”“红色革命文化对外传播”等活动,深入革命圣地、历史博物馆等为更好开展国际传播工作贡献了青年力量,也通过产学研结合,转化产出了一批有助于国际传播的实际载体和可行方式,这都为高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形式、丰富社会服务载体以服务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自信谦和做好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服务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价值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成为了以史为鉴的生动范本,也成为了推动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把个人命运融入集体前途的理想信念,将一域之地汇入星空浩瀚的视野格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品质,滋养着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也指引着中国国际传播价值取向。中华文化的走出去,其本质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良性互动,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要在立德树人和服务社会中,引导我国人民既要开放自信地讲述中华文化所蕴含着的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多更大贡献,也要谦逊谦和地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积极吸纳借鉴世界的优秀文化,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中阐释中国精神,在追逐历史进程洪流中展现中国特色。

开放包容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服务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实践指引。高校具有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丰厚实践土壤,重要国际会议、人文交流往来等都为高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服务国际传播提供了契机。高校要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做实以提升文化理解能力、批判辨析能力和融通中外能力为核心的“引进来”战略;做强以增强文化传播能力、议程设置能力和形象塑造能力为核心的“走出去”战略;做大以提升综合决策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成就展示能力为核心的“进出结合”战略。通过理论研究、课程体系改革、系统性的国际交流合作,增强综合决策能力;通过在国际交往中敏锐洞察中国与世界之间关系运转以及演进规律,熟练运用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增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既要“以我为主”,立足中国国情和重大需求,不断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紧抓机遇、多种形式展现中国形象;又要“开放包容”,在国际合作交流中学习借鉴世界智慧和经验,实现在交流中交融,在合作中和合。

(作者系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钟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不断增强高校服务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能力,持之以恒开展社会服务是高校服务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责任担当。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