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以"墙·桥"之喻解码教育技术赋能中的师者担当‌

发布时间:2025-05-07 17:32:5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推进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电工电子中心教工党支部书记李晓静发挥作为“天津市优秀教师”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经验优势,57日下午,以《墙·桥》为题,80余位教师带来一场关于教育本质与技术赋能的专题讲座

0507报告照片1

一、破墙架桥:重构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范式

报告中,李晓静同志喻指传统教育中知识单向传输的壁垒,以象征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教育新生态。指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颠覆知识生产方式的今天,教师群体正面临历史性抉择——是做被技术浪潮冲击的知识围墙,还是成为联通未来教育的智慧桥梁?通过展示AI技术辅助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的实践案例,李晓静同志强调,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工具迭代,而是育人场景的重构,教师要主动跨越技术恐慌之墙,搭建起人机协同育人之桥。

0507报告照片

二、教育本质:从知识搬运到能量传递
    “真正的教育,是灵魂与灵魂的共振,是生命对生命的照亮。”李晓静同志结合十年从教经历,提出教师的核心价值在于成为能量传递者。面对AI替代知识传授功能的趋势,他呼吁教师回归育人本真:以情感共鸣唤醒学生成长内驱力,以创新思维培养破解复杂问题的能力,以人格魅力塑造学生精神品格。现场展示的AI助教+教师引导双轨制课堂模式,生动诠释了技术赋能下师生深度互动的新型教育样态。

报告尾声,李晓静同志以《学记》道而弗牵的古训作结,引发全场深思。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这句两千年前的教育智慧被赋予新的时代注解:教师应如引桥般搭建成长路径,如灯塔般照亮探索方向,在技术赋能中实现的辩证统一。

据悉,电工电子中心教工党支部将通过系列报告、研讨沙龙等形式,持续深化教师大先生时代内涵的理解。正如在场教师所言:这场报告既是破除技术迷思的清醒剂,更是重燃教育初心的火炬,激励我们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在育人实践中书写新时代的师者答卷。


责任编辑:孙艺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电工电子中心教工党支部书记李晓静以《墙·桥》为题,为80余位教师带来一场关于教育本质与技术赋能的专题讲座。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