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工大戴琨教授应邀参加“机器人技术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交流活动”并作主题报告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负责人戴琨教授
应邀参加“机器人技术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交流活动”
并作主题报告
作为全球机器人领域的盛会,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作为大会的重要同期活动,由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主办、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承办的“机器人技术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交流活动”于8日下午在中关村(亦庄)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举办。活动聚焦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等核心议题,特别邀请多位专家、行业学者共赴盛会,共议专业建设与产业协同路径,分享区域产业对接实践经验,旨在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专业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唐工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负责人戴琨教授应邀参加并作主题报告。

图1 活动现场

图2 戴琨教授参加活动
活动中,戴琨教授以《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推动机器人技术专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为题,立足京津冀地区产业集群的地域特性,分享了关于机器人技术专业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形成的兼具实践落地性与创新前瞻性的思路和措施。

图3 戴琨教授作主题报告
唐工大作为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学校,对接机器人产业发展对急需人才的需求,整合联合体院校单位优质教育资源,依托联合体优质产业资源,引入机器人产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工业机器人共享培训基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河北省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工业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等,开展“机器人+”行动计划,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植根于产业集群,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联合体在运行机制与实体平台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创新独具特色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通过构建以理事会为核心的“一会五部”管理体系,形成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治理网络;同时,系统性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大领域,创新实施“五金”建设工程,探索全方位产教融合实践路径。
在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唐工大联合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成为典型标杆。“共享制造工厂”深度融汇“工业合作化理念”,通过集约化管理和全方位资源共享(设备、技术、人才、金融、服务),构建了一个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并独创“0→1→N”全链条孵化体系(创意→原型→量产),精准破解机器人领域中小企业面临的研发成本高、制造门槛高、转化落地难、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

图4 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
聚焦高铁制造领域,唐工大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深度联动,围绕高铁车体制造“微生态”开发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双方共建动车产业学院,按照企业真实工作流程开发课程体系,采用“两课堂四阶段”模式,让学生以“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参与工学交替,在“校内实践课堂”与“企业职场课堂”中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运维等核心技能。联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融入“1+X”证书标准,创新采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培养出一批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的现场工程师,有效缓解了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此外,唐工大联合企业打造的“学习工厂”模式,将真实生产场景与教学、实训、研发功能深度融合,师生全面参与管理、研发、生产等环节。该模式整合校内基地群与校外共享制造工厂资源,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智能+虚仿”教学,开发机器人智能巡检等生产性实训项目,形成了“共建共享、智能高效”的产教融合新生态,不仅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需求,还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员工培训,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戴琨教授表示,未来唐工大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依托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机器人+”行动计划向更多领域延伸,助力京津冀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职教力量!
(供稿: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