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智创未来 躬行实干践行使命

来源: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 发布时间:2025-07-08 20:32:19

党建引领智创未来 躬行实干践行使命

——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强国行”行动计划实践案例

背景与思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校党建与学科发展深度融合,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围绕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需求,立足“人工智能+党建”特色,以教育部湖北省高校“强国行”行动计划为统领,以“党建引领创新、科技服务国家”为核心,旨在通过支部建设推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协同发展,打造“红色引擎”赋能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党建+科研”“党建+育人”的具体实践,探索出“三融三强”工作模式(融合学科特色、融合师德师风、融合社会服务),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主要做法

一、“党建+科研攻关”,强基赋能促发展

  1. 红色引擎驱动技术创新

支部依托网络培训示范班资源,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学习模式。线上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定制专题课程,组织党员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线下开展“AI+党建”主题党日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解读《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政策学习与学科前沿结合。2025年累计开展理论学习12次,形成心得体会40余篇。成立“党员先锋科研小组”,围绕智能算法优化、工业机器人视觉识别等方向开展攻关。2024年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同比增长35%,相关成果应用于本地智能制造企业生产线升级。

  1. 八项规定精神护航科研廉洁

制定《科研经费使用“十严禁”清单》,支部书记参与重大项目经费预算评审,建立“科研数据台账+廉洁承诺书”双备案制度,确保科研经费使用规范透明。

二、“党建+人才培养”,强师铸魂育新人

  1.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

开发《数据安全伦理与社会责任》特色课程,支部党员带头讲授“数据安全”专题,将“科技报国”情怀融入课堂教学。2024年该课程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1. 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

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修订《教师行为规范》,开展“拒绝学术不端”“杜绝违规收受礼品”等专题警示教育,建立学生评教与师德档案联动机制。2025年支部党员党建活动参与率提升至98%,2人获校级“师德标兵”称号。

三、“党建+社会服务”,强责力行显担当

  1. 科技助农助力乡村振兴

组建“AI惠农”党员服务队,赴湖北恩施州开展技术帮扶。针对山区农产品滞销问题,开发“智慧选品大数据平台”,帮助当地农户实现产销对接,累计增收超100万元;为乡村小学开设“人工智能启蒙课堂”,捐赠编程教具50套,惠及学生300余人。相关事迹被《中国教育报》报道,获评2025年湖北省“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与鄂州市蒲团乡合作建立“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党员教师带队研发“基于机器视觉的果蔬分拣系统”,帮助农户降低人工成本40%。该项目入选湖北省“百校联百县”优秀案例。

  1. 社区服务践行群众路线

组建“AI科普志愿服务队”,深入中小学开展“编程启蒙”“机器人体验”等活动20余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活动经费全部来自支部党建经费,杜绝任何形式的摊派和赞助。

工作成效

  1. 党建引领学科发展成效显著,2022年学院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支部党员获省级教学竞赛二等奖2项。学生团队获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竞赛一等奖3项,毕业生赴国家重点行业就业比例达70%。

  2. 社会服务影响力持续扩大,相关事迹被《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获评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3. 廉洁防控机制不断完善,近三年未发生任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在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中连续获评优秀。

经验启示

  1. 高校基层党建必须紧扣学科特色,将“强国行”计划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科研创新成果。

  2.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需结合高校特点,在科研经费、师德师风、社会服务等重点领域建立长效机制。

  3. 党建工作要避免“两张皮”,通过“党建+”模式实现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以“强国行”计划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科技赋能、服务社会”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新路径。未来,支部将进一步深化网络培训成果,为培养新时代“AI红色工程师”贡献更大力量。

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刘龙辉

二〇二五年七月    

责任编辑:余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党建+科研”“党建+育人”的具体实践,探索出“三融三强”工作模式融合学科特色、融合师德师风、融合社会服务,推动党建发展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