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理论版)》2021年度热门文章发布,我校多篇入选

2022-01-19 16:03:45 武汉大学新闻网 付晓歌

新闻网讯(记者付晓歌 实习生吴一诺)近日,《光明日报(理论版)》整理推出2021年度百篇热门文章,我校学者沈壮海、刘礼堂、李建华、叶初升、项久雨、舒义文、刘水静、陈韬等撰写的文章榜上有名。

据悉,“《光明日报(理论版)》2021年度百篇热门文章”是由光明日报理论部根据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受欢迎程度,综合社会反响等因素,对理论、哲学、经济学、国家社科基金、史学、党史、世界史各专刊文章进行整理而成。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壮海、副教授刘水静《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宣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科学论断,立足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演进的历史大局、时代大势,发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宣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这一崭新文明形态,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充分吸纳包括历史上中华文明在内的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崭新创造,丰富了人类对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拓宽了人类文明迈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促进世界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茶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刘礼堂、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韬《西南茶马古道:中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西南茶马古道作为我国古代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大通道,一千多年来在边疆治理、民族融合、中外交通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亚地处‘一带一路’海陆交汇之处,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合作伙伴。”历史上,正是西南茶马古道的开通为古代中国对外交流开拓了新路径,使中国人民同南亚人民的友谊成功跨越喜马拉雅;它还在“一带”与“一路”之间架起海陆交汇的桥梁,使青藏高原成为中外交流的枢纽和亚洲内陆的文化高地。可以说,西南茶马古道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挖掘、整理、研究、宣传西南茶马古道的历史,对我们今天讲好中国故事、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中国经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哲学学院教授李建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伦理精神》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政党制度的创新,特别是在处理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的问题上,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它既根植于中国土壤、彰显了中国智慧,也是借鉴和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产物;它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的伦理正当性,同时又彰显了合作、参与、协商等现代民主政治的伦理精神。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叶初升、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舒义文《从发展经济学看“双循环”》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面临的发展任务和国际发展环境的变化,对经济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调整和完善,是我国经济发展逻辑的必然。发展经济学专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通常是从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循环流动的障碍入手,探索如何通过循环流动来突破各种低水平均衡陷阱,实现高水平均衡。因此,从发展经济学理论视角分析“双循环”,有助于深入理解、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全面贯彻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项久雨《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书写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篇章,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由被动转向主动。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众多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内在蕴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规定性,为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水静《讲好“大思政课”的道、学、术》(与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一重要讲话意涵丰富、直抵人心,为思政课进一步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刘水静在与谈中阐述了自己对“大思政课”理念,讲好“大思政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等核心问题的理解。他认为,“大思政课”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提出的思政课建设理念,是思政课教师更好落实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等要求的重要遵循,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更好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等指导原则的重要抓手。新时代建设好“大思政课”,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进课程定位融入大局、教学内容紧跟大势,真正把思政课办成阐释中国之治的理论大课、呈现中国奇迹的实践大课、激发青春担当的时代大课。

(编辑:陈丽霞)

责任编辑:陈丽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近日,《光明日报(理论版)》整理推出2021年度百篇热门文章,我校学者沈壮海、刘礼堂、李建华、叶初升、项久雨、舒义文、刘水静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