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实践34】王帅:走进太行山深处的红色乡村

2021-04-25 19:59:47 王帅

2021年,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回到了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理家庄村,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感受当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抗争奋斗的历史。

理家庄村地处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城北部山区,距县城50公里、辖区总面积14平方公里。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地势险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平定(路北)县级机关、团体所在地,拥有中共平定(路北)县委、政府机关、县农会、妇救会旧址,以及平定抗日干部高小旧址等不可移动文物,是一个有着厚重红色资源的老区村庄。抗日战争时期,是平定(路北)抗日民主政府的根据地之一村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37年11月,在这里建立了党支部,领导群众、动员群众投身抗日救亡,支援前线、输送子弟兵、配合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在残酷的斗争中做出了重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当地的老百姓做军鞋、送公粮,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片1.png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这里曾涌动着埋葬侵略者的战火硝烟。通过查阅村史记载和走访村中老人,我深入了解了这段历史。了解了在那段艰难的时期,这里的父老乡亲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1937年10月,日军侵占阳泉、平定,奸淫烧杀,哀鸿遍野。同年11月,中共平定(路北)县委派出工作人员到这里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开辟革命根据地。之后在中共县委和村党支部领导下,组织民兵训练,建立哨岗网络,并利用山高沟深的有力屏障,挖地道,凿山洞,设伏布障,藏粮备战,积极配合八路军和县大队,以游击战、地雷战、伏击战、麻雀战、地道战等灵活机动的军事斗争形势,一次又一次的粉碎和打退了日军和日伪军的进攻。

图片2.png

1938年,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的六八七、六八八、六八九3个主力团挺近山东路居平定时,曾在这里驻防。

1939年春,中共平定(路北)县委机关驻进理家庄村,领导全县抗日斗争。

1940年,百团大战打响后,全村200多名民兵前往支援,积极参加正太铁路破袭战,挖铁道,割电线,破坏敌设施。年内,为保卫抗日红色政权,村民兵在境内修筑了一条能防、能攻、能守、能撤的地下通道,全长2000多米,宽1.1米,高1.3米左右,能容纳2000余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村民连日载歌载舞欢庆抗战胜利。

1947年,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部进驻理家庄村,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在这里部署了正太战役,其决策和命令,多是从这里发出。同年,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图片3.png

1948年,村党支部领导100余名民兵支援太远战役。1948年冬,组织群众前往河北平山县洪子店运送煤炭,供驻西柏坡的党中央机关取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村民举办多种活动,祝贺欢庆。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共有49名热血男儿参军杀敌,有近200名民兵支前参战,33人献出了他们的生命。光辉的斗争事迹,深厚的爱国情怀,使人们从历史的光芒中吮吸开拓进取的力量,谱写时代华章。

如今,留下的抗战文物旧址被后人修缮,并建起了革命公园,革命纪念馆,以记载那段历史,供后人牢记抗战历史,砥砺前行。

通过走访、参观、查阅,我重温了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光辉历史,我重温了这个从小长大的地方,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和创业精神。深刻的感受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今后,我会以党章的标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责任编辑:郁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走进太行山深处的红色乡村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