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1】“刨根问底”挖出学生成长背后的励志故事

2021-12-30 13:35:08 刘园美

2020年7月,武汉刚刚战胜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遭遇长江流域普降暴雨,洪涝险情一触即发,学校党员干部才下疫情一线,又投身抗洪抢险之中

01.jpg

学生典型触动人心。7月25日,在翻看朋友圈,一张身穿迷彩服躺在地上睡觉男生照片吸引了我的眼球,怀着好奇心周帆发了一条消息。

周帆18级学生,他家乡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夏季本就多雨,今年又遇到上游的洪水呼啸而来,防汛压力倍增,多处水位甚至超过了1998年。在家过暑假的他十分着急主动找到社区主任,要求加入抗洪抢险队伍,被编入民兵连驻守水患最为严重的江心洲,已近两个星期

抵达江堤后,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他,曾经的江心洲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是他童年的乐土,在这逗过淘气的小螃蟹、采过甜甜的无花果。但如今已经面目全非,江水浑浊湍急,房屋被水围困,岸边飘满垃圾,滋养家乡人民的长江,正肆无忌惮的侵袭着这片热爱的土地

周帆描绘的情景深深的触动了我。我嘱咐他注意安全,并试探着询问,能否把抗洪的经历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虽然每天十分辛劳,周帆还是答应了我的要求,在巡堤间隙写下了前期的经历并很快发给了我。文字虽然稍显稚嫩、逻辑也不是很强,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勇敢、坚毅、不胜不收兵的那种气概令人震撼。于是我决定花时间重新整理,两天后,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为主题的周帆抗洪新闻刊登在学校网站,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

几天后,我自己作为抗洪一员带队上了武金堤8月6日,洪峰顺利通过武汉,防洪形势好转,按上级要求,我们的队伍奉命返程。

在家稍作休整后想周帆,于是拨通了电话。原来,他一直驻守在江心洲,而此时台风黑格比正在浙江登陆,并一路朝北向江苏袭来。8月8日,江心洲将会迎来第二次大潮,如果大潮和台风相遇,势必会把江心洲推向险境。

8月10日,我接到周帆的消息,江心洲水位降到警戒线以下,他作为代表接受了当地赠送的锦旗,队伍正有序撤退历时29天的抗洪告一段落。

深入挖掘背后故事。一名在读大学生主动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我觉得有必要深入去探究他这段宝贵的经历,用他的精神激励更多青年学子。于是我翻出了之前的新闻稿,一字一句重新修订完善,不清楚之处反复跟他沟通确认,这种“刨根问底”式的执着,让我有了更多新发现。

原来,周帆的家在镇江市农村,母亲患有小儿麻痹症造成脚部残疾,更不幸的是父亲在他9岁时便离开了人世。2018年考纺大,母亲行动不便加上放心不下养的家禽,周帆只能一个人背行囊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2020年疫情母亲失去了福利院的保洁工作,各种不幸接踵而至,但这一切并没有压垮他,反而把苦难当作成长的台阶。

来到江心洲当天,面对险情,周帆没有半点耽搁,放下行李直奔江堤攥紧双拳迅速投入了战斗。铁锹与沙土的碰撞声,挖掘机发出的轰隆声,货轮驶过的鸣笛声……在夜幕下汇聚成一首催人奋进的战歌。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周帆和其他民兵一起,从晚上8点到凌晨两点,连续作业6个小时,将数百米长的堤坝用沙袋增高了足足1米,险情得以解除

就这样,29天里,周帆多次摸黑加固堤坝、巡堤查险、搬运沙袋、转移被困群众,一天巡堤几十个来回,脚上起泡了就歇一会,困了回到驻地席地而卧。连续的高强度作业,使他刚刚愈合的阑尾炎伤口又隐隐作痛。但在最危急的时刻,他松开了捂在伤口上的手,紧紧地握住铁锹,手起锹落,装沙入袋,艰难的将一包包沙袋扔进江中,在酷暑面前没有被压垮,在洪水面前没有退却一步,一个“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担当青年生动形象跃然纸上。我写好这一切时间已过去了5天,一篇3000余字的《周帆:青春在抗洪一线绽放绚丽之花》很快出现湖北高校思政网上。

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2021年6月,在学校党的故事纺大说”主题展示活动中,同班同学陈兢声情并茂的讲述着周帆的抗洪故事,虽然一幕幕的场景已在我脑海中回荡了千百回,但我听了依旧潸然泪下。

武汉军运会志愿者、5次400ml的无偿献血,成绩一直稳居班级第一,国家奖学金、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纺织之光”奖学金、健全助学金、位育奖学金以及多个校级荣誉……,这是周帆亮出的成绩单。而这段宝贵的抗洪经历,帮他顺利拿到了2020年“三下乡”全国优秀个人、团中央“趁年轻,去基层”全国大学生“基层青年观察员”以及湖北省高校新闻奖等荣誉,目前正努力冲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进入大四的周帆正在备战考研,无论结果怎样,他都希望毕业后参加西部计划,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把受到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一直以来,环境学院老师们总是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培养。学生犯错时,严厉批评又想尽办法帮助解决;取得进步时,发自肺腑的祝福与反复的叮咛。老师们总能通过“蛛丝马迹”的观察,第一时间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只是做了件小事,刘老师发现并反复帮我修改,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激励我继续奋勇前行”,周帆谦虚的说。

学生成长路上主动发现闪光点,并提供积极帮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什么是“亦师亦友”,这已在环境学院上下形成了共识“正是这样的优良传统,让学院老师总是被毕业生牵挂”。


责任编辑:郁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刨根问底”挖出学生成长背后的励志故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