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方联系觅菌种,我为竞赛助力”
讲述者:翁德会,49岁,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师
图片1.jpg
“科学探索“微”之美,青春献礼二十大”为主题的湖北省第一届微生物培养皿艺术设计大赛将在10月中旬开展。根据比赛主题,我们想利用富有红色艺术主调的酵母菌种——红酵母来引领作品内涵,但是通过正常途径,购买红酵母需要4个星期的等待周期,这样将错过提交比赛作品的截止时间。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创意作品更具有“红色”,我利用自己的私人关系为竞赛助力。我积极联系曾经在武汉大学读书的女儿,要她联系她的大学老师,问问她老师那里是否有红色酵母,或者要她老师帮忙找武汉大学菌保中心,看能否将他们自己的红酵母提供一点给我们。几经周折,我女儿的大学老师——唐老师终于跟武汉大学菌保中心的负责老师沟通好,愿意将他们保存在菌保中心的自己的菌种及时进行活化,以最快的速度为我们提供菌种,以便我们及时参与设计竞赛。
(2)“利用个人专业所长为考研学生助力”
讲述者:高小红,42岁,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师。
图片2.jpg
开学了,18级毕业生中要考研学子们开始了专业课程的攻坚战。对于制药工程这样一个工科专业来说,要展现出好的专业实力,除了理论课程的复习外,实验部分是同学们既爱又怕的。理论基础好的同学实验动手和设计也不能落后,学生们在答疑的过程中和我反馈了想加强实验训练的问题。没有课的中午,我们一起在实验室中探讨,两位同学自己设计了实验方案,通过他们的讲解,我觉得他们的预习和基本功很扎实,讲解了注意事项之后,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摸索了。利用个人专业所长为考研学生助力,在背后支持他们,为他们加油鼓劲。看到他们为梦想拼搏,作为老师,我们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的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