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潜心科研路,师生共前行

发布时间:2025-02-26 16:30:00

作为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的一名党员,王平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父辈的爱心和耐心。在每一届研究生新生入学见面会上,王平老师满怀热忱地向同学们介绍金属矿山绿色开采工艺与灾害防治这一研究领域的广阔前景与深远意义。从全球资源需求趋势出发,阐述金属矿产作为现代工业基石的不可或缺性,进而深入剖析了绿色开采工艺对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的关键支撑作用。结合生产实践中的科研工作讲述大型铜矿采用新型充填式绿色开采工艺的诸多效果,不仅可以显著提升矿石回收率,而且使矿山周边生态环境恶化得到有效遏制,引导学生们投入到矿山绿色开采工艺的优化研究中,鼓励学生为矿山高效开采和生态环境保护奋斗终身。

王平老师会依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特长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确定学生研究方向,并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确保每组学生知识结构互补、目标明确。建立理论创新小组,对绿色开采中的岩石力学新理论展开深入探究;组建工艺研发小组,致力于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实际可行的开采工艺流程;还组建灾害防治实践小组,针对特定矿山的冒顶、偏帮、滑坡隐患制定专项防治方案。每个小组带着使命与憧憬,在王平老师的引领下,正式踏上充满未知与惊喜的科研探索之旅。

每周一次的组会,是师生间深度交流、思维碰撞的重要时刻。组会上,学生们依次汇报近期科研进展,分享实验数据、理论推导过程以及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与疑惑。王平老师总是全神贯注地倾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针对学生的汇报内容进行精准点评。当学生在研究深部矿山巷道变形监测方法陷入困境时,王老师会详细询问实验细节,从传感器选型、安装位置到数据采集频率,逐一排查问题,引导学生参考国际前沿研究中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成功案例,拓宽研究思路。他还会分享自己过往攻克类似难题的经验,讲述如何在反复失败中调整方案、最终找到突破点的艰辛历程,让学生明白科研道路上挫折在所难免,关键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为了让学生们真正理解金属矿山绿色开采工艺与灾害防治的实际内涵,王平老师深知实地考察的重要性。他不辞辛劳,多次带领学生深入各大金属矿山一线。每到一个矿山,学生们如同置身于一座知识的富矿,亲眼目睹不同类型金属矿山的开采流程。面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灾害隐患,系统地讲解山体滑坡的机理、表象和治理方法即措施。通过指导学生系统开展现场调研、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等工作,王平老师带领的科研团队获得了诸多科研成果,近三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团队获批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如“一种含脊部残留的隔离矿柱回采方法”“中深孔和浅孔联合的高效回采方法”专利技术等,荣获宝武资源2023年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二等奖。

王平老师是资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的一名党员,他和资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的所有党员们一样,带领研究生开展矿山工艺优化、矿山灾害防治、绿色矿山建设和智能矿山建设的研究工作,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培养我国矿山生产一线创新人才持续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王巧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资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党员王平老师带领研究生开展绿色矿山工艺优化科研工作。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