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帮带”加强培养年轻教师育人水平和科研能力
资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紧紧围绕高校“教学、科研、育人、育才”等中心任务,坚持党建引领,有序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序运行“传帮带”机制,加强团队建设,采用加强教学科研复合型团队建设、“师徒结对”的帮扶等方法,传承“开发矿业、守正固本”精神,使“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的师风代代相传,不断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全方位敦促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和育人水平,助力年轻教师跑出“加速度”。
1.坚持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的师风代代相传
抓好“三会一课”,坚持“自学+研学”相结合、“线上+线下”齐步走,支部始终把理论武装作为思想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精读、深悟、细研,把思想上的力量转化为行动上的力量。支部组织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主要论述摘编》、《新时代师德规范》和党中央的系列文件精神,开展“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老党员组织专题研讨和党员分享学习心得,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支部党员学习热情持续高涨,支部党员的政治素养显著提升。盛建龙教授、叶义成教授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引导专业教师全面挖掘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编写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书育人的意识和“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的师风扎根于年轻教师心中。
2. 有序运行“传帮带”机制,精神传承、经验传授,助力年轻教师跑出“加速度”。
支部围绕高校“教学、科研、育人、育才”等中心任务,推动“教学+科研”复合型团队建设,持续助力传帮带机制有序运行。
经过老中青搭配、职称、专业方向和知识结构的合理优化,学科带头人盛建龙教授组建了“团结向上、守正固本、开拓创新、业绩突出”的省级教学科研团队,他引领年轻教师以黄大年为榜样,持续筑牢教书育人思想根基。
叶义成教授像一个矿山“生产技术队长”,坚持对矿山新员工传帮带,“传”出经验,“帮”出成长,“带”出高度。“以老带新、言传身教”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不厌其烦为学院老师修改基金项目申请书、学术论文、申报材料,每一周办公室桌上就堆满一摞修改稿,团队成员都在三年内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柯丽华教授着力组建了湖北省优秀教学基层组织,以传承“开发矿业、守正固本”精神为根本,传授教书育人经验和方法为核心,组织支部党员陈勇教授、刘艳章教授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的育人意识,系统地开展对青年教师教案要点与教学方法、授课技巧及方法、课后辅导与作业批阅、考核评价方法与技巧、学生学习效果分析及持续改进措施、科研与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竞赛的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工作,指导黄诗冰、叶祖洋、程爱平等青年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督促青年教师申报教改项目和撰写教改论文。通过教学导师制、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措施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提升教学业务水平。通过资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助力“传帮带”机制有序运行,敦促青年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育人水平,助力年轻教师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年轻教师获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校级教学优秀奖、优秀班主任、教学成果奖励等荣誉16人次,资源工程系2024年教师科研经费到账全院最高,姚囝老师科研立项经费全院第一,叶祖洋老师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胡南燕老师指导的“膏材先锋——磷石膏制备超绝热高温材料开拓者”获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创造学校历史最好成绩;王其虎老师、程爱平老师、王为琪老师等连续成功申报省级以上重点研发项目。通过有效运行“传帮带”机制,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术骨干和教研骨干。资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将继续努力,提升教师的育才能力和育人意识,为祖国繁荣昌盛筑牢育人根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