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制药工程系教师党支部开展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阶段性总结

发布时间:2025-09-21 14:30:29

2025年9月15日,制药工程系教师党支部开展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阶段性总结,并撰写了总结报告。

党建领航聚合力  医药赋能促发展

一、背景情况

(一)支部概况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制药工程系教师党支部是一支兼具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专业化基层党组织。2023年入选湖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24年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是省级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现有党员18人,其中17人拥有博士学历,7人获评教授职称;团队人才梯队完善,含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4人、省级人才2人、市级人才5人,以及校一流专业责任教授、一流课程教学名师各1人,为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二)工作职能

支部紧扣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以党建+医药为核心定位,承担三大职能:一是育人职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药学人才培养,构建课程教学—科研训练—产业实践一体化育人链条;二是科研职能,聚焦中医药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社会服务职能,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为基层提供中药材种植和中药经典名方新药开发技术支持,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助力区域经济与民生改善。

(三)工作法由来

通过探索形成三学联动”“四维融合”“政产学研用联盟等特色工作法,实现党建与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工作法的形成源于对三大核心问题的破解:一是解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避免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脱节;二是填补乡村振兴中中药材产业链技术缺口,破解药农凭经验种植、产量质量双低困境;三是弥补药学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短板,提升学生产业适配能力。

二、基本内涵

(一)主要目标

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医药特色鲜明、育人成效显著、服务精准有力的党支部。短期目标为建成校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体系,培育中医药领域关键技术成果;中期目标为构建覆盖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网络,助力3-5个县域中药材产业升级;长期目标为培养适应健康中国战略需求的拔尖药学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可复制的党建与业务融合模式。

(二)基本理念

1.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将师德师风作为党员教师底线,以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2.协同创新,双向赋能:打破高校、企业、政府间壁垒,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推动资源共享、项目共攻,让党建成果转化为科研生产力与产业服务力;

3.需求导向,服务为民:聚焦乡村振兴、企业发展、群众科普等实际需求,以解决真问题为核心,让党建工作扎根产业一线、惠及基层群众。

(三)工作思路

构建一核三驱工作思路:以党建为核统领全局,通过理论武装驱思想、业务融合驱发展、社会服务驱价值三大路径,形成学理论强根基融业务破难题践服务惠民生的闭环体系。具体而言,以三学联动强化党员思想自觉,以四维融合推动党建与学科、团队、项目、产业结合,以政产学研用联盟拓展服务半径,最终实现党建有温度、教学有深度、科研有力度、服务有广度

三、主要做法

(一)以三学联动强根基,筑牢思想与能力双防线

1.分层导学,强化理论武装:构建书记领学+专家导学+实践促学机制,2024年累计开展政治理论学习50次,党员参学率100%,覆盖1200人次;创新行走的党课(如赴神农架古水红色教育基地研学)、云端微课堂等形式,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论述与中医药行业政策结合,提升学习针对性。

2.结对,实育人能力:4名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结对培养青年教师,培育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湖北省课程思政优秀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20252月,支部书记刘霞在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中心、化生学院以“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为题开展专题分享,深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建成课程思政案例库,推动10余门专业课程实现思政+专业融合。

(二)以四维融合破难题,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1.组织架构融合:推行支部建在学科上、党小组设在团队中、党员攻坚在项目里、服务落在产业端模式,组建中药材育种、新药研发、大健康产品开发3个党小组,明确党员在华中白及1“葛娃1号”白及、粉葛等育种、中药材连作障碍破解等项目中的攻坚责任。

2.资源平台融合:联合15家单位构建政产学研用党建联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突破中药材连作障碍等3项关键技术,与神农架中医药研究院共建实践基地、指导规范化种植超2000亩,与湖北吉昌药业共建校企实验室、培养技术骨干20余名;2025年以来,支部持续深化联盟建设,7月与利川市卫生健康局、利川勤隆合作社联建,6月赴利川中药企业指导黄连种植,5月邀请健民药业专家进课堂解析1.1类创新药研发,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攻

(三)以精准服务践初心,赋能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

1.科技助农,破解产业痛点:组建党员科技特派员队伍,2024-2025年深入五峰、利川、郧西、英山等偏远地区,开展中药材种植培训12场,覆盖药农800余人次;开发中药材智慧种植小程序,指导选育白及、粉葛等新品种3个,帮助五峰县建成2个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0253月,赴罗田县指导茯苓规范化种植,4月赴英山县开展GAP专题讲座,解决药农技术缺、产量低问题。

2.科普育人,传递医药温度:202411月,赴黄梅七小独山校区共建小小李时珍科普基地,捐赠自编教材200余册,开设药学科普课程覆盖学生1000余人;组建药食同源,草木共生社会实践队,深入10余个县市开展中医药文化讲座23场,惠及群众3000余人。

(四)以实践育人强素养,打造药学人才培养高地

1.课程资源升级: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中国大学MOOC9个平台上线优质课程,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实现跨校、跨界教学资源整合;202412月,在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年会分享《药物现代评价方法》课程建设经验,推广思政+实践课程设计思路。

2.产业实践落地:打造田间地头课堂,组织师生赴神农架林区、郧西县等中药种植区开展调研实践;20253月,黄志军老师带学生赴健民药业实践,3月刘霞带毕业班赴九珑人福药业交流,促进校企人才双向选择,2025届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上年提升8%

四、成效启示

(一)工作成效

1.党建引领树标杆。党支部获评湖北省高校“双带头人”工作室、全国“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及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创新“四维融合”模式(支部建在学科上、党小组设在团队中、党员攻坚在项目里、服务落在产业端),成为党建与业务融合典型案例。

2.科研转化有突破。聚焦中医药关键技术,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转化成果2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3项;联合开发药妆、药茶等大健康产品8款,攻克中药材连作障碍等3项技术难题,助力产业升级。

3.育人质量有提升。构建“课程教学—科研训练—产业实践”育人链,组织学生赴神农架、利川等地开展田间课堂与企业实践,产业实践覆盖率达100%。毕业生进入医药龙头企业比例提升16%,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5%。

4.社会服务有实效。支部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在五峰、利川等地建成6个乡村振兴服务站,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3个县域的中药材质量提升,带动 500 余户药农年均增收;组建“药食同源,草木共生”社会实践队,深入10余个县市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讲座23场;联合黄梅七小共建“小小李时珍”科普基地,累计覆盖群众超 4000人,获高校思政网、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二)思考与启发

党建与业务融合需精准聚焦学科特色,通过“靶向发力”将党建嵌入中药材育种、新药研发等业务核心,破解“两张皮”难题。社会服务需建立“供需对接”机制,通过实地调研掌握药农GAP认证、病害防治等痛点,实现“精准滴灌”式技术帮扶。育人工作要构建“知行合一”体系,打破课堂围墙,通过企业导师进课堂、车间实践、田间指导等多元路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行业情怀。三大维度均强调问题导向:党建需紧扣专业特色找切口,服务需立足实际需求定方案,育人需贯通理论与实践链条,形成党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生态。

(三)推广价值

1.党建业务“靶向融合”。以专业特色为切入点,将党建嵌入中药材育种、新药研发等核心业务,破解“两张皮”问题。例如,通过党建活动联动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党建与科研、育人同频共振。

2.社会服务“精准滴灌”。深入基层调研药农需求,针对黄连病害防治、GAP认证等痛点,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确保服务精准对接产业实际。

3.育人实践“知行贯通”。打破课堂围墙,邀请企业导师授课,组织学生参与车间GMP管理、中药材种植等项目,强化实践能力与行业情怀,培养“理论+实践”型药学人才。


责任编辑:李湘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强国行”专项行动阶段性总结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