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式”有效实现研究生线上教学“三化”目标——汽车学院《汽车轻量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验课》团队式授课概况

2021-01-18 18:59:55

研究生传统授课方式由于受限于单个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时间精力投入以及科研经历等因素,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有效激发,尤其是对于一些综合性或学科行业前沿课程,传统授课方式存在较大不足。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课程教学,尤其是对实验类课程教学带来的影响,我院《汽车轻量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验课》课程团队创新方式方法,精心开展团队式授课,通过实施模块式、混合式、驱动式教学,有效实现授课内容的系统化、教学效果的高效化、学生学习的自主化。

一、实施“模块式”教学,实现授课内容的“系统化”。汽车轻量化是汽车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系统工程,涵盖了材料、机械、汽车等多学科知识的集合,是典型的综合性前沿课程。为避免研究生教学“广而不深”、学习“全而不精”的问题,该课程实施模块式教学,即改变以往围绕教材内容按章节顺序依次讲授的方式,按课程的内在知识逻辑将其划分为不同且相对独立的模块,同时注重将前沿知识点与实践技术路线相结合,并针对某一模块进行集体研讨,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研究教学方法和内容。教学活动中结合相关教师的专业研究领域科学对教学模块进行分配,由不同的教师负责不同模块的授课工作。该门课程授课团队由7位副教授和1位实验师等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专长特点的教师组成,成员包括孟正华、郭巍、王辉、胡志力、徐峰祥、吴孟武、刘国承和吴敏老师,且均为“先进汽车零部件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成员,其中3位教师具有博导资格。通过模块式教学,团队老师分工协作,每人负责自己擅长的模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从不同角度、层面讲授专业知识,并结合自己研究领域的认识和实践,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广度和深度,有效实现了授课内容的系统化。

图1 我院《汽车轻量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验课》课程团队在线研讨

二、实施“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高效化”。疫情发生以后,随着线上教学的全面铺开,如何开展实验课程教学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该课程团队结合实际,决定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即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教学视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在线演示、讲解等方式开展线上教学,待疫情结束后通过线下实验课程对相关实验内容和操作过程进行再现补充、完善验证和探究提升等工作。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实验教学与科研探索相融合,改造线上科研成果素材成为虚拟实训实验教学内容,科研反哺教学,开源实验教学系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课程团队选择网络稳定、操作简单的腾讯课堂授课,并做好腾讯会议/雨课堂备案,通过直播知识点讲解、视频播放实验步骤和在线互动讨论交流、雨课堂知识回顾相结合,将物理实验如材料测试类实验制成视频学习资料,将虚拟实验如优化设计类实验以屏幕共享直播,多位老师同时在线与学生进行语音和文字交互讨论,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录播、直播和讨论的形式,有力促进线上教学无缝对接与资源共享,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化。

图2 我院《汽车轻量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验课》在线教学

三、实施“驱动式”教学,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研究生实验课程教学对于研究生积累专业知识、磨炼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构建创新思维和提升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规避当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放羊式个体自学”“集中式群体灌输”等难以很好实现研究生从“学”到“研”转换的共性问题,该课程团队通过课题驱动、目标驱动和知识驱动共同实现驱动式教学。在前期了解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或学位论文方向的基础上,课前提出赛车轻量化车身设计、电池包壳体轻量化设计、轻量化材料制备与性能等课题内容供学生线下查阅文献了解相关知识;课上以老师承担的科研项目进行案例教学,针对汽车企业产品轻量化实施案例开展讨论,并开展与课程主题内容相关的实验设计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课后结合我院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轻量化材料、智能汽车等研究领域布置文献检索与综述、虚拟仿真实验等相关作业。通过授课方式的变革,实验引导清晰明了,研究生的课程参与度得到提高,学术视野得到拓宽,学习热情得到激发,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创新思维与设计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有力促进研究生从“学”到“研”的转换,有效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化。

图3 我院《汽车轻量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验课》在线驱动式教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目标——汽车学院《汽车轻量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验课》团队式授课概况。该课程实施模块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