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八实”

2021-02-09 09:56:53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在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的基本原则基础上,需注意以下具体原则:第一,差异性原则——有别于普通高校和中小学劳动教育;第二,职业性原则——适应职业教育属性,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第三,协同性原则——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要求,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第四,创新性原则——适应科学、技术新发展,不断创新方法,促进学生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第五,全覆盖原则——领域全覆盖,劳动教育覆盖到教育教学、学生生活;环节全覆盖,劳动教育全过程实施,每个学期有要求、有安排;人员全覆盖,既覆盖教职工,也覆盖全体学生。

在推进过程中,重点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加强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增强诚实劳动意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结合专业积极开展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提升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一、标准要实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标准制订应包含《意见》中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要求、素养评价标准、实践场所、师资队伍、经费保障、安全管理等要素并整合为体系。学校应建立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标准,确保内容不走样、目标不跑偏、课程可操作、评价可衡量、场所有保证、师资队伍足、经费能落实、安全有保障。

具体来讲,标准应涵盖以下方面:

一是类型标准,“三类”劳动需全覆盖。要全面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二是目标标准,劳动教育目标应细化。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具备必备的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课程、实践活动能支撑劳动教育目标。

三是课程标准,课程需开齐开足、可操作。严格按《意见》执行,全面开展“课程劳育”,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结合专业积极开展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评价标准,既重过程,也重结果。鼓励学生展示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参加劳动竞赛;记录劳动过程和成果,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劳动活动。

五是场所标准,场所要多样化,因地制宜、校内外结合。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作用,同时结合学校所处区域,开辟服务基地。

六是师资标准,师资应多元。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聘请劳模、技能大师、技能名师以及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培训。

七是经费标准,经费要落实,建队伍、建场所、建基地,购工具、购耗材,确保劳动教育顺利推进。

八是安全标准,安全有保障。建立劳动教育安全管控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预案、应急及事故处理等制度,确保劳动教育安全进行。


二、课程要实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编写教材,结合自身特色开展课程教学。高职院校学制不长,但开设的课程较多,欲达实效,可采取“课程+”方式进行,即设置至少 1 门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同时与专业技能课紧密结合,并与1+X证书制度试点相融合,让劳动教育体现在技能课和技能等级证书获取过程中。理论课程主要进行系统的劳动理论教育;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开展“课程劳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邀请劳动模范、工匠等进校园,或邀请劳模、工匠承担部分模块化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标准+理论课程+若干技能课程+1+X证书制度+课程劳育”体系,通过课程将劳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全覆盖。   


三、实践要实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教学实践体系,主要通过课程的实践教学、实验实训、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现;二是活动实践体系,主要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基于专业的劳动体验、校内劳动任务完成等培养劳动习惯养成,提升综合素养。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的设计,尤其要注意避免劳动教育片面化,认为劳动教育实践就是体力劳动。劳动教育实践体系要突出劳动的技术性、技能性,要体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        

要因地制宜搞实践。各校应结合自身所处区域的自然条件、产业特点等,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不同地域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的客体、对象、方式等不尽相同,应就地利用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同时,还应注重建立实践基地,除学校自身拥有的实验室、实训室、创客空间等校内实践基地外,还要建立基于社区、企业、乡村等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让劳动教育有落脚之处。


四、方法要实

新时代应有新方法。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在方法上应与时俱进。劳动教育方法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把握。

 宏观层面,开展劳动教育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家校社”协同。微观层面,开展劳动教育应坚持“三教”改革,增强劳动教育吸引力。要注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劳动教育教材应紧贴高职教育发展,开发新型一体化教材,探索工作手册式、新型活页式教材,保证教材及时更新;教法上要大力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增强劳动教育课堂吸引力。劳动实践教育,既要开展传统劳动教育,更要顺应时代催生的新业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五、创新要实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劳动形态的巨大变化,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要有新思路,要使学生运用新的劳动工具,掌握新的劳动技能。但需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因循守旧,把劳动教育局限于传统劳动、局限于体力劳动,这将导致学生劳动兴趣流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二是盲目创新,否认传统劳动的重要作用,将劳动限定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运用,不能用实习实训完全取代劳动教育,不能将劳动教育变成新技术手段的秀场,失去劳动教育的价值。


六、协同要实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构建一个适应劳动教育的生态体系,家庭、学校、社会协同作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在劳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需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所在地域实际,规划好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注重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劳动技能的学习;组织实施好劳动周,有序安排学生的集体劳动;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提高教育效果。发挥社会对劳动教育的支持作用,企业、社区、农场等要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特别是吸引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以及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主动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宣传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广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各自发挥职责,各自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到充分保证。


七、保障要实

高职院校在充分发挥学校自身场所的基础上,要结合学校所处区域的劳动教育资源,开辟学农实践基地、学工实践基地、社会服务基地等,确保劳动教育有场所、有依托、有平台。一要切实建立起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结合院校实际,可在思政课、公共基础课、专职辅导员中遴选劳动教育专任老师,在辅导员中挑选部分教师担任兼职老师。同时,发挥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名师工作室,以及各专业聘请的行业企业专家的作用,建立充足的专兼职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二要多方筹措劳动教育资金。学校预算将劳动教育经费单列,确保劳动教育正常进行。院校还可以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与行业企业共建劳动教育基地,由企业捐赠劳动教育设备、器材、耗材等。三要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进教材、进指导手册、进现场管理。制订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劳动教育实践前应对劳动场所进行安全评估,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订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各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


八、评价要实

劳动教育评价是确保劳动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劳动教育评价同样需要协同思维,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各自发挥评价主体作用。家庭评价主要由父母完成,学生在寒暑假及节假日回家,学校和家长应联合提出劳动要求,布置劳动任务,客观记录、评价其劳动过程和效果,并将记录、评语交给学校辅导员。社会评价主要由学生参加劳动所涉及的行业企业、社区街道、群团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完成,学校要做好沟通,提请社会评价各主体记录劳动过程,写出评语,并反馈给学校。

学校应建立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制订评分标准,以学校劳动教育为主体,涵盖家庭、社会评价结果。构建学校评价体系,既要有劳动教育理论课的考核,也要有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理论课由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考核;实践教学由专业课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考核;社会实践活动由学工、团委、后勤中心等部门评价,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涵盖劳动时间设定、劳动态度形成、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成果检验、劳动能力评价、创造能力评价等方面。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还应注重劳动荣誉体系的构建,让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和有劳动成果的学生能够获得相应荣誉,增强学生的自豪感。[6]确保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应做到“有劳动有教育”,要避免走进“有劳动无教育” “有教育无劳动”的误区。

(转自:毛平、黄金敏)


责任编辑:陈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