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这里的体育课有了新内容

2021-12-02 21:53:29 中国体育报

连日来,武汉体育学院体教融合走基层赴陕西支教团队出征安康市平利县中小学校,通过与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开展不同形式的支教活动,对当地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进行体质健康干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进一步推动体教融合发展。《中国体育报》连续报道了支教队员们甘于奉献,扑下身子投入到基层体育教学的感人故事。

在贵州省织金县,以前学校的体育课内容多是简单的跑步、踢球,如今的体育课则有了新花样——排球、武术、健美操等。这些改变,都是体育总局青少司组织的高校师生支教团带来的。

“以前的体育课跑完一圈就自由活动了,支教老师来了之后,教我们投篮、踢足球,可有意思啦。”织金县第三小学六年级的张棱涵在操场上兴奋地说。织金县第三小学校长林艳也有同样的感受,“以前孩子们对体育项目接触很少,自从支教老师来了以后,体育课的内容从单一的跑、跳变得丰富多彩。”

看似简单的足球,也可以“玩出花样”。来自武汉体育学院支教团的杨正东说,孩子们来到操场,你得让他们运动起来,让他们兴奋,激活他们的大脑,学生参与很重要。陕西省平利县城关三小开展三球联赛占用了很多体育课,可上场的同学并不多。“只有少部分学生参与真的好吗?”杨正东这样问自己,但慢慢他发现,赛场外的孩子们不是单纯地在看,他们奋力地呐喊,为场上的同学加油打气,大家都达到一个兴奋的状态,能够产生班级团队的荣誉感。

杨正东说:“体育技能的掌握要常练、常赛,只有比赛才能倒逼学生自己进行技能学习,和考试的道理是一样的,比赛是技能的试练石,输和赢都具有教育意义,增强信心和抗挫能力。”

杨正东发现有些同学对于足球的技术不是很熟练,球感也不是很好,他就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部分内容加入到运动前的热身环节,踩球、拉球、拨球、跨球、挑球、颠球和减脂操、脊柱拉伸练习,让课堂的内容丰富起来。

激发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方式,选择适合的内容和方法很关键。在织金县第八小学,每周三是都是同学们最喜欢的日子,这天被称为“快乐星期三”,全校下午不上主科,只进行音体美学科的教学,学校把相同兴趣的同学们重新组班,让同学们自主选择。织金八小学生觉得,在以前他们就只有跑步、跳绳、踢足球、打篮球,但当历莹莹老师来这里之后,发现厉老师上的每一节课都非常精彩,他们也非常期待,珍惜每一堂课。

极受当地孩子欢迎的历莹莹是北京体育大学支教团成员之一,她说:“一开始学生们并不知道体育舞蹈是什么,我就给他们普及。开始的时候我怕有孩子比较抵触,尤其是男生,因此在编排的时候加入了一些街舞等元素,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这项运动,对学习充满热情。”

年轻不仅代表着活力,还代表着他们拥有无限的创造力,支教团成员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实践,不断探索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方式。这群年轻老师的到来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育热情,也让学校老师对未来体育教育的开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织金县第八小学校长肖云说:“正是因为这些北体大支教老师来了以后,打破了我对体育教育的认知,让学校的体育教育丰富了起来,在这里播种下了体育精神的种子,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长久开展下去。”

在贵州普安县也同样如此,支教老师的课堂上总能看到当地老师随堂听课的身影。贵州普安县南湖街道民族希望小学老师张天娇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把排球放入课堂,但支教老师来了一个月之后,我们有了新的开端,让学生对排球有所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学校的老师全程陪同上课,一是管理学生课堂纪律,一个就是跟着支教老师学习上课内容,他们走了之后,我们才能继续将排球课延续下去。”

高校支教团成员的支教活动,不仅以“三大球”和基础大项为主要项目,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还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丰富学生的爱好,帮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


责任编辑:聂应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体育报》连续报道武汉体育学院体教融合走基层赴陕西支教团甘于奉献,扑下身子投入到基层体育教学的感人故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