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案例--不牵着学生走,让学生学会“跑”

2021-01-19 12:21:04

不牵着学生走,让学生学会“跑”

胡煜老师,中级会计师,副教授,会计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类专业协同育人的途径及机制研究团队”成员。任教以来,先后主讲《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成本会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会计手工实训》等课程,为“双师型”教师,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特色鲜明。

胡煜教学体会

站上讲台,成为一名会计专业教师已经九年,对于课程教学,我的体会是:

一、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教师是“导演”和学生是“演员”的不同角色。教师的主导关键词是“导”,是启发、是引导,当好“导演”而不是主演。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不能仅仅告知其结果,简单地从理论上来论证是非,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

二、不应牵着学生走,而应让学生学会“跑”

对于教材中一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可留给学生去自学,但教师事先应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可转变角色,让学生参与教学,即教师选取某一章节内容,让学生自己备课讲授,讲完后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胜过单纯地苦口婆心的说教。课后,可以找出一些既结合课堂知识,又比较新颖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

三、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与自己有关。教师每节课后应当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了学生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不断改进教学,增加课堂教学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结果的过程重要。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重要的前提是给予他在学习和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教师的关注中,不仅会喜欢教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学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教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师每节课后应当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关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