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非遗:径山茶宴

2020-11-19 18:58:50 文华非遗

文华非遗:径山茶宴

作为中国禅门清规和茶会礼仪结合的典范,径山茶宴包括了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谢茶退堂等10多道仪式程序,宾主或师徒之间用参话头的形式问答交谈,机锋偈语,慧光灵现,是我国禅茶文化的经典样式。

径山茶宴起源于唐朝中期,《余杭县志》有唐朝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佛供茶条目,盛行于宋元时期,后流传至日本,成为日本茶道之源。

僧人举行茶宴,礼佛参禅,并制定了独特礼仪,到了宋朝,其影响覆盖江南,被誉为东南第一禅林,并成为中日禅茶交流中心。茶圣陆羽也曾隐居径山脚下,写下著名的《茶经》。

在宋代,不少皇帝修建禅寺,遇朝廷钦赐袈裟、锡杖时的庆典或祈祷会时,往往会举行盛大的茶宴,以款待宾客,参加茶宴者均为寺院高僧及当地的社会名流。举办茶宴时众佛门弟子围坐茶堂,一茶宴之顺序和佛门教仪,依次点茶、献茶、闻香、观色、尝味、叙谊。先由住持亲自冲点香茗佛茶,以示敬意,称为点茶;然后由寺僧们依次将香茗奉献给来宾,名为献茶;赴宴者接过茶后先打开茶碗盖闻香,再举碗观赏茶汤色泽,尔后才启口,在啧啧的赞叹声中品味。茶过三巡后,即开始评品茶香、茶色,并盛赞主人道德品行,最后才是论佛诵经,谈事叙谊。

微信图片_20201119160849.jpg

径山自古就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径山茶宴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也是日本茶道的渊源。

在宋元时期,中日禅僧往来频繁,江南地区盛行的禅宗曹洞宗、临济宗东传日本,开宗立派,瓜瓞绵延,在日本室町幕府时期出现的禅宗24流派中有20派系出临济,到近世形成的禅宗14派中,有13派都出自临济禅系的径山派。

曾经二度入宋求法的日本高僧千光荣西,因在都城祈雨应验而获得在径山寺大汤茶会的礼遇。

他归国时带去了天台山茶叶、茶籽以及植茶、制茶技术和饮茶礼法,写了《吃茶养生记》,介绍种茶、饮茶方法和茶的效用,被誉为日本的茶圣

日本18世纪百科全书《类聚名物考》记载,日本僧人南浦绍明于1259年将径山茶宴传入日本。这一发现为实证径山茶宴为日本茶道之源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史料。

18世纪日本江户时代中期国学大师山冈俊明编纂的《类聚名物考》第四卷中记载: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驻前国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入唐时宋世也,到径山寺谒虚堂,而传其法而皈。

这一史料记载明确了日本茶道源于我国径山茶宴,成为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的铁证

微信图片_20201119160834.jpg

价值一

径山茶宴体现了古老的禅茶礼仪,是中华禅茶文化和礼仪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价值二

其饮茶礼仪所展现的幽静雅致、意畅神清、品茶养心、斗茶逸趣和佛门境界绝无仅有,艺术价值极高;

价值三

宋代,径山茶宴随佛教东传至日本,尔后逐渐发展为日本茶道,径山茶宴更是日本茶道之源,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径山茶宴在径山已失传甚久,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茶界的有识之士试图恢复,举办了多次仿效径山茶宴的仪式。

面对当今时代变迁和强势文化的冲击,径山茶宴这一古老的饮茶礼仪已处于长期失传的濒危状态,抢救和保护迫在眉睫。

 2010518,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申报的径山茶宴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523日,径山茶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文华非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日本僧人南浦绍明于1259年将径山茶宴传入日本。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