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非遗:绒花

2020-11-21 17:34:41 文华非遗

绒花

绒花始于秦朝,《中华古今注》中就记录了当时秦始皇让他的妃子"插五色通草苏朵子"。唐代被列为皇室贡品。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明末清初流入民间,主要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际逢婚嫁喜事时佩戴绒花。二零零六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零一零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世界青年大会上,南京绒花荣膺组委会荣誉大奖和世界青年眼中的最美中国手工艺。

1.jpg

绒花传承人—赵树宪

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京,赵树宪是这项技艺的代表性继承人,也是43年来唯一的坚守者。2008年,在民俗博物馆里开设的工作室给给了他更多与普通市民接触的平台。他将眼光放向影视业,将绒花与头饰融合,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让绒花成为了“网红”,受到大众的喜爱。

1.jpg

曾红极一时的延禧攻略,不仅因剧情过瘾深受大家喜爱,还因为剧中所隐藏的非遗文化之多而让人惊喜,其中就有绒花。《延禧攻略》中按照史实,富察皇后平日节俭,用通草绒花作为日常头饰,“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后宫也纷纷仿效。小小的绒花,其谐音“荣华”,寓意吉祥如意,是南京传统手工艺品,又被称为“发髻上的南京”。而剧中的绒花头饰,正是绒花工艺大师、“南京最后的绒花匠人”赵树宪,参照故宫博物院馆藏实物手工所制。

1.jpg

绒花制作,需经染色、软化黄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十道工序。赵树宪制作一朵直径约十厘米的绒花,至少得花两三天,还不包括选购蚕丝等前期准备工作。红、粉、黄、绿等色的蚕丝绒,在赵树宪的钳子下被穿上钢丝,弯成花朵、柿子、元宝、如意、凤冠、龙船、丹顶鹤、万年青等各种形状的绒花制品,色彩明快,栩栩如生。

绒花的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收益慢,一方面非遗传承人面临生存问题;另一方面,因社会就业、生存压力大,大学生即使对制作绒花有兴趣,也终究会因故放弃这一理想,绒花技艺后继乏人。由于赵树宪目前没有一个徒弟,故申报国家级传承人落选。

1.jpg

责任编辑:文华非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