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杨士莪:卓越成就背后的科学精神与道德风范

2024-11-18 22:49:35 张义琪

杨士莪,一位在中国科学界享有盛誉的科学家,他用一生的坚守和付出生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他是爱党报国、倾听海洋声音的杰出科学家;他是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先锋模范;他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秀代表。为学习“时代楷模”杨士莪同志的精神,人文与传媒学院学生第二支部于2024年11月12日在文宗楼3009召开了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在校全体师生党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J0U1{GY{8`ETCIN9X4MD8OP


坚守科研初心

杨士莪同志常说:“真正尖端的技术想从国外学,想从国外买,是做不到的,只能自己干。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骨气!”他始终把科学研究视为探索真理、服务社会的崇高事业。我们应该学习杨士莪同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优秀品质。

立德树人

杨士莪同志潜心立德树人,注重言传身教,年过90仍坚持为学生授课,每一堂课都精心准备,被称为“一站到底”的“90后院士”。他教导学生要爱祖国、爱土地、爱人民,永远跟着时代前进,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都是值得做的。他注重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为科学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创新精神

杨士莪同志带领团队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全力投身水声科学研究,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现了重大创新突破,用毕生心血为中国水声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70年至1980年,杨士莪同志领导研制完成中国第一代洲际导弹“东风五号”海上落点水声定位系统,为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取得成功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填补了深海水声传播研究和深海水声设备的空白,为国家海洋工程技术提供了宝贵经验。

学习完毕,大家交流了学习心得。首先,组织委员赖敏老师分享到,从杨士莪同志的生平事迹中大家看到了他对于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从专业的角度大致讲述了“水声”的作用,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杨士莪同志的突出贡献。其次,赖敏老师结合自身的专业和所处的教学环境进行反思,认为在学科融合方面,她仍有欠缺。她提到了将来工科与文科应该互相融合,工科以外的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些工科的相关知识,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文科学生对于工科的内容比较陌生。最后,赖敏老师提出了对我们这一人的希望:学习杨士莪同志立德树人、言传身教的精神,坚持每一堂课都精心准备。

9%{W8Q$803UPTH)B{6C[VQ1


学生党员2021英语(2)班王轩同志也分享了他的想法。他主要将杨士莪同志年过90仍坚持为学生授课,并且讲课从不坐着的事情与自己的实习经历相结合。他说,实习了才更能体会杨士莪同志在年过90岁高龄时仍然坚持为学生授课,并且在讲课时从不坐着的精神有多么难能可贵。他表示会以此激励自己在工作中保持积极、敬业的态度。

]PP3I$3}NCI6~0`701)_T2Y


2022英语(2)班屠俊怡同志分享道,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学科的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杨士莪院士以“科研报国”为使命,为党和国家奉献一生。其高风亮节和崇高品格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时代楷模致敬,从一个个“故事”中汲取奋斗动能,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新兴力量。

2022英语(3)班钟金鑫同志发表了她的感想,她谈到:“在学习杨士莪院士的卓越贡献与崇高精神后,将其与我国当前推行的银龄计划相结合,我深感这一结合不仅是对杨院士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老龄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与积极应对。杨士莪院士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不懈的科研追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一生,是对科学无限热爱与不懈追求的生动写照,也是对国家忠诚与奉献的光辉典范。而银龄计划,作为一项旨在关爱老年人、提升他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其背后蕴含的是对每一个生命阶段的尊重与关怀,是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追求与努力。将两者结合起来看,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老年人的价值和潜力,还能够从杨士莪院士的精神中汲取力量,为银龄计划的实施注入更多的智慧和动力。”

)9KDA@G`FZ2J370U}BUGH`E


学习杨士莪同志的精神后,让党员同志更加明确了党员的责任与使命,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周荣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学生第二党支部于2024年11月12日在文宗楼北3009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共同学习“时代楷模”杨士莪同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