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紫砂创新成果亮相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

9月23日至26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举办。我校大国工匠教师团队的紫砂创新成果与特色技艺精彩亮相,成为大会“工匠文化传承”板块的焦点之一。
大会以“匠心铸梦 向新而行”为核心主题,汇聚265名大国工匠、技能人才及行业专家学者等800余名嘉宾,集中展示全国技能领域创新成果与工匠精神传承实践。在大会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大国工匠、教授谢强演示了石瓢壶全手工制作技艺,并重点解析其自创的“双弧线弯泥条成型工艺技法”,直观呈现紫砂工艺的精湛与创新。其作品《相见欢·禅莲》突破传统提梁壶设计逻辑,壶把采用“分段+折角”创新结构,科学分解重力、化解变形压力,分段造型模拟合掌手势,舒展莲叶化作茶托,将清莲禅意与实用功能巧妙结合,既彰显艺术审美价值,更体现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转译的积极探索。我校青年教师张冰鉴在大会期间接受央视等媒体采访,从用壶、养壶视角解读紫砂文化。针对民间“开壶需煮泡”的误区,他以通俗语言普及“清洁—浸润—自然晾干”的科学养壶方法,让传统工艺知识更贴近大众生活。两位教师的现场展示与科普,不仅展现了我校在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领域的深厚积淀,更让“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在与观众的互动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此外,我校在大会期间展出的紫砂创新成果与其他43个展区的优质项目共同构成生动的“工匠创新百景图”,以具象化的实践案例,回应了“职业院校如何培养新时代工匠”的核心命题。
此次参会,不仅充分展现了学校工匠教师团队的专业风采与技能自信,更通过作品展示、文化科普等多元形式,向全国传递了学校“以技育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以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实践成果,为传统工艺活态传承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注入了鲜活的“工美新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