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杨洋教授应邀为我院做学术报告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学术沙龙43期
为进一步推动智慧农业与现代农机技术的交流,我院于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上午10:00在科学楼303举办了题为《农机自主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的专题学术报告。报告由安徽农业大学杨洋教授主讲,本学院院长周先存教授主持,她指出,农机智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相关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对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出席本次报告的还有学院部分教师。

在报告中,杨洋老师围绕农机自主作业的核心技术与应用实践展开,系统介绍了从作物信息感知到路径规划、从机电液伺服控制到农机装备集成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作物信息感知方面,报告展示了基于图像识别、激光雷达以及相机-雷达融合的多维感知方法,并提出了固态激光雷达与相机融合的作物行识别方案。同时,通过机载传感器与车载传感器的结合,实现了作物行的动态识别与对行路径的自主规划。
在作业路径规划方面,杨洋老师介绍了利用无人机对田块进行高精度建模的全局路径规划技术,以及田间环境下的局部路径动态规划方法,为农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作业提供了可行路径。
在机电液伺服控制环节,研究团队致力于实现农机装备液压执行装置的自动控制与快速调试,力求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系统整体成本。
在农机装备集成应用方面,报告重点展示了对行驾驶系统、葡萄收获机、烟草采收机器人、智能播种机组、高地隙植保机器人、玉米与小麦收获装备等智能化系统的研发进展,并介绍了农田作物表型信息采集与分析平台的建设情况。
此外,报告还分享了典型应用案例:油菜全生育周期精准监控——实现了对油菜高度生长与不同品种生长速率的量化分析;油菜低温胁迫评价——为区域品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次学术报告展示了农机自主作业的最新研究进展,推动了智慧农业技术体系的完善;为葡萄、烟草、油菜、玉米、小麦等多种作物的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提供技术方案和装备支撑;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事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在校师生提供接触、学习前沿技术的平台,激励更多青年科研工作者投身智慧农业研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