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金课|张荣桥总师讲述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

发布时间:2021-01-19 11:36:46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循着古人对宇宙的阐思,怀着深厚的爱国情怀,中国航天人夜以继日,上下求索,吹响了进军航天强国的号角。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成功,“探火”正式启程,此后“天问一号”在漫漫长途中向着目标坚定地前行,预计于2021年2月中下旬抵达火星。

11月15日,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西电杰出校友张荣桥回到母校,在北校区大礼堂为全校师生带来航天金课《初战告捷 任重道远-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介绍》。校党委副书记杨银堂主持报告会并致辞。此次报告会采取网络报名方式,共有700余名学生线下参加报告会,同时在南校区各书院设视频分会场,数千师生同步观看。

sqyr_htjk1115_01.jpg

sqyr_htjk1115_02.jpg

     杨银堂首先代表学校对张荣桥校友心系母校发展表示衷心感谢。他讲到,建校89年以来,西电始终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战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形成了人才培养的西电现象一大批西电人奋斗在空间科学、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领域,为国家创新驱动贡献“西电智慧”。西电学子要以张荣桥总师等杰出校友为标杆和楷模,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成为各行各业的接续奋斗者和传承者,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sqyr_htjk_03.jpg


     “筹划10年,攻关6年,初战告捷,来之不易”。在分享了“天问一号”成功发射视频集锦后,张荣桥的话语掷地有声。他以“一条短信和一个电话”“记者的一句问候”“指挥员的一句感叹”“登机前的一个报告”四个故事为引,分享了中国火星探测的发展历程和展望。从“中国首次进入星际空间”的深远意义到“一次完成绕着巡”的跨越发展,从“三新工程”的巨大压力到疫情之下各部门通力合作,张荣桥将“天问一号”伟大工程娓娓道来,也将满腔爱国情怀尽数展现。

张荣桥在报告中指出,火星取样返回、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木星系环绕探测等开创性任务,是中国航天未来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太空探索之路,航天人将以实现航天梦、助力中国梦为目标。希望母校继续聚焦国家需求,为中国航天输送更多卓越人才,希望广大西电学子能够关注中国航天,投身航天事业,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随后张荣桥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他从专业的角度解释了“天线可否化整为零,方便部署?”“绕着巡三步任务为何不分步实施?”“相关单位在天问一号工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等问题,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sqyr_htjk1115_04.jpg

电院教师黄友火听完报告会讲到,荣桥校友为我解答了天线部署相关问题,也鼓励我们在火星探测中发挥更大作用,后期我们将继续投身科学研究,为航天事业新征程贡献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和智慧。

2019级钱学森班学生高茁豪感触说,“绕着巡三步合一是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的明证,疫情之下天问一号如期发射是中国航天人的重信守诺,我将铭记荣桥学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情怀,以荣桥学长为标杆努力前行。”

空间学院研究生唐子遨谈到:火星探测器从发射到到轨道修整、五次制动再到减速着陆,这背后是6年日日夜夜的攻关,是航天人钉钉子精神的集中体现,激发了我满腔爱国情怀,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发射现场,亲眼见证荣光时刻。

报告会在雄壮的《与共和国同行》中结束,全场师生在校歌中留念珍贵一刻。

全校师生翘首以盼、千余名师生踊跃参加的精彩报告虽已结束,却意义深远,这不仅是一场讲述航天科学前沿和技术的航天金课,更是以航天精神和家国情怀浸润西电学子心田的思政金课,充分展现了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国家航天事业发展急需为目标,坚持弘扬航天精神、笃行三全育人,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理念和育人实践。

参加报告会的还有校友总会、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相关负责同志,以及竹园3号书院、空间学院、校团委、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创新创业实验班的师生代表。

sqyr_htjk1115_05.jpg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航天金课|张荣桥总师讲述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分享中国火星探测的发展历程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