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话交大党史】巾帼心向党,西迁书华章

2021-05-08 10:57:56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均衡东西部国防、工业建设和高等工业教育布局,党中央决定交通大学等部分沿海高校内迁西北。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时代主题。

1955年3月30日高教部党组呈报国务院二办《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1955年基本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

接到中央指示后,在高教部和沪陕两地党委的支持下,学校党委领导师生迅速启动基建搬迁工作。经过10个月的努力,1956年暑假已有30余栋教学、办公和生活建筑基本完工。1956年9月10日,交大内迁后首次开学典礼在西安人民大厦举行,标志着首批迁校任务圆满完成。为兼顾沿海与内地发展,经国务院批准,1957年交通大学一校分设为上海、西安两部分。1959年7月,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正式定名西安交通大学。

在西迁洪流中,女性党员群体是一支非同寻常的力量,她们坚定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义无反顾投身西北建设大业,在广大西迁巾帼群体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党委领导 西迁中坚

学校党政领导集体是迁校成功的重要保证。他们率先垂范,精诚团结,扎根一线,以身作则,在迁校中发挥了重要的表率和领导作用。

吴镇东,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迁时任学校党委常委、团委书记,是党委常委中唯一的女同志。

人物故事:通过早年地下工作的历练,吴镇东行事干练,是同事眼中的“女中豪杰”。1955年她出任学校团委书记,在团组织建设和团委骨干培养方面投入大量心血,为动员广大青年师生积极西迁创业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1956年8月受命赴苏联中央团校学习之际,她仍不忘西迁工作,将迁校列为团委工作重点,安排班子有条不紊持续推进。1957年7月从苏联归来,她再次投入迁校工作……从1953年任团委副书记,着手改革,到1964年改任其他领导职务,她十余年中兢兢业业,为团事业大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王宣,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迁时任学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人物故事:西迁之初,她和爱人苏庄(时任学校副校长,主持西安工作)第一批来到西安。她坚决拥护中央关于交大西迁的决定,1957年在交通大学分设沪陕两地讨论中,她旗帜鲜明“坚决留下(留在西安)”。她常说:“党、人民、革命需要做什么工作就应全心全意把它做好,决不能讨价还价,打折扣。”王宣一生多次调动工作,哪怕环境再苦再累,她都认为这是革命工作的需要,并满怀热情奔赴新的岗位,积极投入工作,没有任何怨言。

党员干部 奋勇担当

在党政管理战线中,有一批曾参加民主革命或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女干部,她们勇于担当,任劳任怨,为顺利完成搬迁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2005年凌雨轩、王敏颐(左1)同获国家“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王敏颐,1940年加入共产党,西迁时任迁校办公室副主任、学生科科长。

人物故事:作为迁校办公室副主任,王敏颐与爱人凌雨轩(时任马列教研组主任)为西迁做了大量工作。从儿子对母亲王敏颐的回忆中能十分真切地感受到:母亲在西迁师生中的口碑很好,这无疑与她的风格息息相关,一是忠诚于党的事业,二是守纪律讲政策,三是注重表率与谈心等工作方法,四是坚持群众观点,能办的事尽力去办。这些风格不论在处理繁杂的迁校事务,还是对子女的日后成长中,都潜移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段淑琴,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迁时任职于校财务科。

人物故事:14岁担任儿童团团长、在财务科工作的段淑琴,1957年怀里抱着1个孩子,手上牵着3个孩子,长途颠簸,举家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西安,与1956年参加校园初建的丈夫林星汇合。从此,在这片黄土地上同甘共苦,无怨无悔地奉献了一生。早出晚归,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毫无怨言地将家庭放在了第二位。

西迁教师创业争先

在教学科研战线中,也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前后入党的女教师,她们带头西迁,坚守西北,勤奋耕耘,无私奉献,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产出了丰硕的成果。

刘耀南,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西迁时期第一位入党的女教授,中国电气绝缘事业的开拓者。

人物故事:1953年刘耀南参加我国电气绝缘与电缆技术专业高等教育创建工作。1956年出任绝缘教研室副主任。1959年开始指导研究生,1960年代完成的科研成果送往北京高等学校展览会展览;1970年代,研究建立了电气绝缘材料介质损耗因数测量表观负损耗的理论模型;1980年代初被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其间,她较系统地提出了绝缘薄膜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空气隙不接触法测量技术的理论、技术条件,并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为建立相关的中国国家标准和IEC方法标准奠定了基础。曾任电工学会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1956年西迁前屠善洁(左1)和爱人在上海校园图书馆前合影

屠善洁,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迁时任学校教学法科科长。

人物故事:1950年参加上海市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1955年春,为贯彻国务院关于“交大西迁”的决定,屠善洁与爱人程迺晋毫不犹豫地决定随学校西迁。作为基础课教师第一批迁至西安,除了正常的教学外,她还负责了繁重的实验室搬迁工作。1959年,她暂别爱人和不足一岁的女儿,赴苏联学习,回国后积极投身新专业的建设工作,兢兢业业奋战在教学科研岗位。1977年参加陕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出任电子工业部“电子材料与固体器件”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兼“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编审小组组长,1988年退休。回首往事,她很坦然:“岁月匆匆,时代赋予了我们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也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回顾一生,我无怨无悔。”

俞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迁时参与生产组织新专业建设。

人物故事:1958年,正值青春年华的俞察抱着8个月大的女儿,带着婆婆、侄子一起随西迁大军来到了西安。60年代初期,国家面临严重自然灾害,在自己患病、孩子早产,甚至连喂养孩子的一杯羊奶都无法寻得的情况下,为了留在挚爱的讲台,继续从事热爱的事业,俞察一家决定留下。从此,在西安交大的讲台上度过了35个春秋,直至她的最后一批研究生毕业……

胡奈赛,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迁时为青年教师。

人物故事:1957年,年轻的胡奈赛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成为西安交大物理教研室的一名助教。真正到了工作岗位,胡奈赛才发现,学材料出身的她,对物理的掌握远远不够教学的需要,于是,她见缝插针旁听课程,请教老师,白天带实验、上习题课,晚上还要给学生答疑。虽然忙碌,但她没有任何抱怨和犹豫,她说,个人、小家要服从国家、大局,坚守在岗位,她无怨无悔。

还有许许多多的西迁巾帼,她们栉风沐雨,矢志奉献,不仅书写了巾帼创业心向党,赤诚奉献为家国的精彩华章,成就了西迁人之最美奋斗者群体,同时也为新世纪以来三秦大地巾帼群体爱国奋斗、建功立业提供了重要精神滋养。

不忘本来,开辟未来。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深入学习西迁巾帼的创业事迹,传承西迁精神,有助于激励广大女性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做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走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一层,参观精彩展览,了解更多巾帼故事!

扫码了解展览简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深入学习西迁巾帼的创业事迹,传承西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