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白毓崑:喋血辛亥的爱国地理学家

2021-05-10 18:08:52


白毓崑(1868-1912),字雅雨,江苏南通人。189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洋公学师范院,被誉为学友中的“江南才子”。在南洋公学,他接受新式教育的熏陶,更多地接触了西方政治学说,广泛涉猎民主革命书刊。离开南洋公学后,白毓崑相继在上海私立澄衷学校、北洋女子师范学校、北洋法政学堂等几所大学堂任教,以学校为阵地,播撒革命火种,传播革命真理,引导进步学生积极投入民主革命,培育了大批有为的革命青年。1910年前后李大钊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时,白毓崑为史地教师,激发了李大钊等青年学生的救国救民思想。

武昌起义爆发后,白毓崑抵达滦州,出任北方革命军参谋长,组织领导了被誉为“北方辛亥革命”的滦州起义。滦州起义与武昌起义遥相呼应,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得有“辛亥光复,发轫于武昌,而滦州一役实促其成”的高度评价。由于叛徒出卖和清政府的镇压,白毓崑不幸被清军俘获而壮烈牺牲,年仅44岁。

起义失败后,白毓崑英勇就义。留下的绝命诗最后一句是“希望后起者,同志气相连,此身虽死了,主义永流传”。凛然之气,壮烈之举,可谓是“交大版夏明翰”和《就义诗》。后来,李大钊在其游记中记述了白毓昆舍生取义、大义凛然的侠义之气。1912年7月,白毓崑烈士灵柩被运回家乡南通安葬在白毓崑烈士墓。交大校园中曾矗立起一座白毓崑烈士纪念碑,其同窗校友、弘一法师李叔同撰写并书丹了烈士小传、赞文两篇碑文,分别镌刻于花岗石束腰的前后两面1937年底日军进占交大徐汇校园后,这尊纪念碑的碑身被毁,仅剩底部的花岗石束腰和基座的一部分得以幸存,现存于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白毓崑(1868-1912),字雅雨,江苏南通人。189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洋公学师范院,被誉为学友中的“江南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