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思源时评】百年荣光,与党同行

2021-07-15 19:41:4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100年风雨兼程,永葆初心使命;100年奋勇争先,拼搏书写辉煌;100年不懈奋斗,矢志改革前行。

每一个时间节点,都不禁让人回顾昨天,更让人立足今天、展望明天。百年回望,交大人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始终坚持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锻造了“为民族而生、为时代而生”的独特精神气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秉持爱国奋斗的价值追求是西安交大实现崇高历史使命的重要内涵。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时期,公学师生以国家民族兴亡为己任,发愤要为社会作一番事业,“一声霹雳”的“墨水瓶事件”开启了中国学生反对专制,追求学业自由之大幕,人心所向,星火燎原,反帝反封建成为爱国学子们坚定的信念,交通大学成为高举爱国主义大旗的“民主堡垒”。1925年,在五卅运动反帝热潮的锻炼中,交通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共青团支部正式成立,此为中国高校最早成立的共产党、共青团基层组织之一。交大党组织在革命斗争历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壮大革命队伍,党员队伍从建党初期时的8人,发展到解放前夕的198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坚定信仰、求真务实的骨干力量。抗战时期,校内掀起爱国抗日从军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至1945年2月,学生应征入伍总数达177人,主要承担随军翻译、政工、海军、空军飞行及领航等任务,“我愿做地下的泥土,让人们践踏着走向光明的彼方。”他们字字铿锵,将青春和热血洒在了祖国的大地上,续写了交大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光辉篇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始终服从党和国家发展需要是西安交大优良传统与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60多年前,伴随着新中国建设的热潮,出于西北工业基地建设和国防形势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以时任校党委书记、校长彭康为代表的交大人迅速采取行动,坚决贯彻中央决定,其中交通大学7位党委常委中的6位、17位党委委员中的16位带头西迁。从勘察校址到破土动工,再到顺利开学,老一辈“西迁人”秉持“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坚定信念,义无反顾向西而歌,在栉风沐雨的历程中默默耕耘、呕心沥血、团结奋进、无怨无悔,深刻践行了“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庄严承诺,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迁校后,他们坚持公而忘私、埋头深耕的奉献精神和勇立世界科技前沿的雄心壮志,用一腔热血开基创业,开辟新校园、开办新专业、探索新路径、发展新事业,结出了累累科研硕果,为新中国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培育了大批英才,更带动了一批老牌传统学科和国家急需的尖端新专业的蓬勃发展,在祖国西部率先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永葆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是西安交大新时代新作为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西安交通大学精勤办学、开拓创新的努力不但在继续,而且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看望西迁老同志,对西迁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不竭动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牢记总书记嘱托,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科学谋划中努力追赶跨越,在攻坚克难中破解发展难题,在抢抓机遇中务实推动工作。如今,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交通大学迅速汇聚各种创新要素,教研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展开,推进实施“6352”工程,“政产学研用金” 等6方面资源要素进入创新港,建设“现代产业、未来技术、丝路国际”3个学院(孵化器),营造“政策、金融、服务、配套、法律”等5种生态环境,打造“创投、交易”2个支撑平台,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举措、创新路径,形成西部人才高地。

最好的致敬是奋斗,最美的姿态是拼搏。回首交大的发展历程,从南洋初创兴学强国,到定名交大实业救国,再到交大西迁奋斗报国,建设创新港科技强国,交大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类进步的大格局中,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交大人的独特印迹。我们必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以昂扬的姿态大步走在新时代发展大道上,在新征程中创造新辉煌,始终与党同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100年风雨兼程,永葆初心使命;100年奋勇争先,拼搏书写辉煌;100年不懈奋斗,矢志改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