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数学与统计学院:凝心聚力办实事,砥砺奋进谱新篇

2021-11-29 14:50:51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数学与统计学院坚持把“我为师生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贯穿始终,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与破解学院发展难题、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点线面”同步发力,充分发挥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学院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着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找准“需求点”,把握师生“急难愁盼

广泛调研、立足实际,聚焦需求找问题。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深入学院师生、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广泛征集师生意见建议,了解大家最为关切的问题。通过认真筛选和分析研判,梳理出包括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环境、激发青年教师队伍整体活力等方面为师生办实事的项目,建立台账,明确具体举措、完成时间及责任人,力求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师生关切,努力办实事求实效。

明确方向、落实行动,立足岗位改作风。根据学校“作风建设年”工作要求,学院结合“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梳理出发展中的难题清单、责任清单和举措清单,完善办事流程,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主动投入的担当精神,服务师生、扎实工作、迎难而上,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厘清“行动线”,让师生满意落到实处

党建引领、勇担使命,高质高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一是开展示范领学,感悟思想伟力。通过中心组学习、干部专题读书班等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领导班子深入党支部进行领学导学,邀请专家深入学院作报告,实现“全深入、全覆盖、全影响”。二是创新形式研学,增强信仰定力。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组织师生赴井冈山、葛牌镇、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参观学习,并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建设党史图书角,组织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读书会;精心组织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举办“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党史知识竞赛、庆祝建党百年微视频、红诗红歌会等。三是分层分类自学,激发奋斗动力。积极构建“领导干部—师生党员—统战成员”自主学习圈层,全方位、多层次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分类指导、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学院建立就业指导团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提升学生就业成功率,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制定“一人一策”,并积极联系推荐工作岗位。举办就业经验交流会,邀请不同就业方向毕业生分享求职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技巧,明确就业方向。推进“双院”协同育人,与书院召开就业专题座谈会,针对本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并提出解决举措。选树典型,鼓励基层就业,大力宣传就业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氛围,动员优秀研究生尤其是研究生干部到基层、重点国防军工单位等就业。为就业创造良好环境,受疫情影响许多面试改为线上进行,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安静、整洁的面试环境,学院精心布置线上面试专用会议室,学生可自主预约使用,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以评促优、示范引领,加强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数学与统计学院联合马知恩名师工作室于2021年7月至9月开展了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征集与评选活动。学院推出了数学课程思政示范案例,并组织了数学课程思政案例交流,指导教师完善课程思政案例。邀请两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及三位省级教学名师对案例进行打分和综合评价,并将本次活动中的参选案例,特别是获奖案例编印成册,帮助和指导教师更好地将思政融入教学工作,促进育人质量提升。

党管人才、引培并重,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学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率先成立人才办公室,探索教师队伍尤其是优秀青年教师引进和培养新机制;连续五年持续举办“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与学术交流论坛”、新教工座谈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和学者对学院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职业发展规划和现存困难进行分析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才;开展“走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正确道路”,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依托研究院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青年教师承接国家重大重点科研任务的能力;注重教学团队“传帮带”,充分发挥马知恩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培养学院后备教学名师,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学院青年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2021年新增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人、杰青1人,孙剑教授获评全国“强国青年科学家”称号(全国仅10人)。

优化环境、改善条件,营造温馨绿色学院环境。为进一步改善工作软、硬条件,营造安静、和谐、自由、畅通的科研、教学环境,学院从暑期起,先后完成了数学楼、北五楼和创新港教师工作室的改造、装修、绿化工作,进一步优化了教师办公环境。学院还专门对数学楼网络和电话进行改造,优化线路设置,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学院信息化建设,完善学院会议室线上预约系统,使师生预约更加便捷。同时,学院积极推进创新港研究生工作室建设,安装了新的研究生工位,并为每个工位精心设计了桌牌,配备了绿植,完成了工作室文化建设和公共休息区域的建设,为研究生营造了温馨绿色的学习氛围。

拓宽“服务面”,推动办实事求实效

知心暖心、关怀帮扶,提升师生身心健康水平。持续举办教师节暨“西迁纪念日”主题活动,慰问西迁教师,线上线下给学院教师送祝福,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落实教职工身心健康二十条,在学院“教工之家”安放健身器械,组织教工健步走活动,建立足球俱乐部和网球俱乐部,定期组织体育活动,不断提升教职工身体素质。关怀慰问困难师生,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系所、研工组等作用,为有困难的师生送温暖、送关心。充分发挥学院心理咨询室“舒心小筑”作用,邀请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师生进行心理疏导,提升师生心理健康水平。配备急救药箱和医疗器材,为师生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关怀离退休教工,举办荣休教师座谈会,建立在职教工和离退休教工对口帮扶体系,加强对离退休同志日常关心慰问和突发事件帮助,提升离退休教工的生活质量。

发挥特长、悉心指导,夯实全校学生数学基础。面向全校师生举办两场“院士课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所传递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举办五场“数之韵”系列讲座,邀请各专业专家讲授专业前沿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兴趣。精准帮扶数学类课程学习困难的本科生,除了日常的答疑外,学院选拔了11位优秀老师为暑期数学类课程重修班授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多门课程,覆盖本科生2573人次,帮助学生打牢数学基础。组建了一支高水平数学建模指导教师团队,注重提升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团队老师的努力下,数学建模竞赛捷报频传,西安交大已连续四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Outstanding Winner奖。建成了培养数学创新人才、示范优秀教学方法的大学数学国家线上一流课程5门,为全国高校60余万注册学习者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

顶天立地、服务国家,立足专业为群众办实事。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发挥专业特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徐宗本院士团队创新提出并开发分布式微剂量CT系统,有效解决了CT下农村、下基层问题,对推动我国医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坚持科技战疫,肖燕妮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全力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建立符合现有防控措施的数学模型,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和规模,为新冠疫情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支撑。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李慧斌副教授团队创办“西图数联”,自主研发多款多模态3D人脸识别产品和软件平台,助力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和疫情后复工复产,项目也成功入选秦创原首批落地项目。

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志愿服务做表率当先锋。在学院党委的号召下,师生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主动参与到志愿活动,积极为身边人办实事、解难题。有的作为全运会志愿者,为全运会的顺利召开贡献力量;有的在郑州暴雨期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搬运物资,清理社区街道和小区积水;有的发挥专业特长,为本科生开展学业辅导;有的助力山西暴雨救援行动,并为内蒙疫情捐款捐物;还有很多党员在当地疫情暴发时,争做抗疫志愿者……从细节小事着眼,为身边师生办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已经内化成为学院党员们的共识。

学史力行,践行初心。数学与统计学院始终把深化“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着力破解师生“急难愁盼”,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有效提升了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学院将继续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将为师生办实事常态化,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奋力开创学校和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数学与统计学院:凝心聚力办实事,砥砺奋进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