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系师生联合党支部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2022-10-24 10:52:36 贺力

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师生联合党支部的师生党员以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开幕式,大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微信图片_20221023232034.jpg

李黎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使命任务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新的发展需求所提出的目标定位,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的党性体现,为今后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执政党,更是一个富有使命担当的伟大政党。伟大实践需要理论创新,作为一名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任务,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等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如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美丽中国建设?等重大理论问题。正如总书记所讲的“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紧跟新时代的脉络,做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张顺谈到,总书记的报告在理论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非常精辟的论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与中国特色。报告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特征,又有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与特色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十四亿超大人口规模这一基本国情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以人民为本的现代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位育”“大同世界”思想创造性转化的现代化。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科学学科门类,产生于西方式现代化,又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丰富,现代化是社会学关注的基本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既是本土的,也具有世界性普遍含义,是世界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因此,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认为从理论上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创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国之大者”,更是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十年来,我国社会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重视中国实践,不再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实践,而是将中国实践置于世界范围与国际视野,创建基于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知识体系,但是相对比较零散,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悦中山谈到,过去十年,我们举全党全国之力取得脱贫攻坚战决定性胜利,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上次回到河北老家的小山村,家乡的巨大变化一度让我产生错觉,以为走错了路,跑错了地儿:柏油路铺到了每家每户,记忆中雨后泥泞不堪的土路消失了;路灯照射下的乡村在夜晚显得愈加宁静、温馨,夜里乡亲们不再需要打着手电筒赶路、串门儿,村里的广场成了孩子们晚上嬉戏玩耍的新场所;孩子们上学的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乡亲们从事非农就业,收入显著增加;生病的亲戚手术后,医保报销了几千元,自己只支付了几百块;父母60岁以后每月领取养老金;……。未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乡村定会全面振兴,届时家乡一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富。

青拔人才蔡萌谈到,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近年来,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奔腾而至,社会问题日益综合化复杂化,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问题亟需对科研体制机制的优化改革。从教育部到学校层面相继推动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学科间的融合发展,充分激发了我们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保障了对科研的充分投入。我们会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以深切的爱国情怀,传承西迁精神,坚持科学研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把研究与实际相结合,努力做出“好研究”。

贺力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性,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理想信念,锤炼道德情操,拥有扎实学识,胸怀仁爱之心,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既要扎扎实实做科研,还要了解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动向,坚持融入社会,学习社会,积极争取将“文章”变“文件”,传承西迁精神,在西安交大的‘安静书桌’上,交出不负青春、不负时代的精彩答卷。

肖丽娟谈到,自己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终于迎来了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我受益匪浅,同时也倍感自豪。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篇章的展开,以及历史性的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年来,作为党和国家发展见证者的我从懵懂的师范大学学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走上三尺讲台。虽初登讲台且前进道路上充满艰辛和不确定,但“人无精神则不立”,乘着党和国家发展的东风我将一步一个脚印,继续不懈努力。衷心祝愿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持续蓬勃发展,继续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安全感提供更多有力保障。

社会学系师生联合党支部将提高政治站位,做好安排部署,通过专题读书会、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研讨和宣传宣讲工作,做好研究阐释。引导师生心怀“国之大者”,聚焦主责主业,勇担育人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贺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社会学系师生联合党支部的师生党员以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开幕式,大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