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悟思想:我的党史读书笔记

2023-12-31 23:58:12 高倩雯 李永生 宋甜甜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体工程师生联合党支部组织党员同志阅读红色文化书籍,汲取奋进力量,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们走在阳光路上

《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

作者:高倩雯


梁家河》一书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从18691月至19755月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插队的七年知青岁月及其深刻感悟。在那个激情昂扬的岁月,在艰苦的环境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实践生活让他完成了人生的巨大历练,由一个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坚毅的品格。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启蒙地,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更是广大党员干部接受精神洗礼的圣地。

作为党员,学习《梁家河》,品读《梁家河》,就是要从中感悟书中梁家河精神,也就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梁家河的点点滴滴蕴含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梁家河》全篇贯穿“初心”、“为民”、“奋斗”、“实干”四个关键词,对于新形势下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要体现到认真学习上。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总书记常常看书,吃饭时看,上山放羊时也在看,这种爱学习、爱读书的知识品格不仅是习近平的人生写照,也是他的追求,是他服务梁家河群众的力量。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好学精神,沉下心来,消除浮躁心理,加强学习,读书修身,厚积薄发,聚沙城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服务群众,搞好工作守好学习的耐力和定力。另一方面,要体现到推动追赶超越上。习近平总书记当选梁家河支部书记后,凭着实干苦干的精神,带领村民修大坝,挖水井,建立沼气池,种植蔬菜,干了梁家河乡亲们几十年想干却没有干的事,使梁家河成为远近闻名的好村子。习近平总书记这种带头实干的作风,正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充分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风范。新时代,新征程,当前处处回响追赶超越的奋进足音,在落实“五新”、“三区四化”战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将梁家河精神转化为推动日常工作的强大动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进,担当作为,创先争优。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每一个中国人要坚持学习,严于修身,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话:吾辈当自强。愿所有当代大学生都能将国之兴衰与个人命运精密相连,为中华之崛起,民族之复兴而艰苦奋斗。


从苦难中成长,铸就人生的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作者:李永生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学史、治史、用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高屋建瓴、立意深远,为我们树立正确历史观提供了思想指南和根本遵循。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学习党史这门“必修课”时,不但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吸收营养、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也要学会用正确的历史观看百年党史,述往思来,向史而新。

“历史不论多么精彩纷呈、多么惊心动魄,当活动于其中的那些鲜活的生命逐渐消失之后,也就逐渐变成了书架上一排又一排积满灰尘的故纸”。

翻开《苦难辉煌》,开篇这一段文字,映入眼帘,刻在心里。全书一共分为十六个章节,具体讲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中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消息传入中国,至1936年西安事变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全文从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对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弘壮阔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向我们描绘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艰难险阻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纵然已逝,却永远值得追寻、回味。

“我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 这些古老的问题,一代叩问着一代,在不断探究中寻求真相,在不断坚定中接近光明。当我怀着无比激动与万分崇敬的心情捧起这本书,试图去解读那历史的片段、去重构那历史的认知时,那“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唏嘘长叹、那“十年破壁图破壁”的不倦探索、那1840年到1949年的百年沉沦……中国的苦难,中华民族的苦难,在心里抑郁堆积,久久不能散去,仿佛被无形的屈辱扣进了枷锁,拖进了漫无边际的黑暗,无处挣脱也无力挣脱,渴望一丝光芒,指引方向带来希望。而在当时,那些仁人志士、革命先驱,就是那道光,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带领国人摆脱苦难,走向光明。

“中国革命从来不是一场被看好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也从来不是一个被看好的政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从来不是一条两边鲜花盛开、中间铺上红地毯的道路。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恐怕也是如此。”

书中前言里的一段话,也令人印象深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在当时仅有13名代表50多名党员的小小政党,能在白色恐怖、生死一线之际坚贞不屈、不忘初心,能在崇山峻岭、雪山草地之间翻越跋涉、不畏艰辛,能背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最终赢得中国的光明未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奋力拼搏,圆满战胜了前进道路上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根本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是什么支撑着这1921年由50多人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在历经了近百年的奋斗后,带领着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是中国共产党的恒久韧性,更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书中这样写道:“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如此众多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奋斗者。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

党的历史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曾长期居于世界各民族发展前列。但近代公号“我爱写材料”整理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为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寻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止步于此,无力向前完成历史的任务。国家依旧四分五裂,百姓依旧水深火热,军阀纷争、列强环伺、家国残破、生灵涂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为饱经蹂躏的中国开辟了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领导人民改天换地,到领航中国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充分表明,党的领导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什么力量强加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回望来路,苦难铸就辉煌;展望前途,光明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沐浴在和平宁静的阳光下、沉浸在幸福安康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怀着感恩之心,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满是鲜血的躯体,不能忘记前人用生命捍卫的理想,不能忘记历史赋予我们的新时代的使命,更不能忘记近代史上那百年屈辱!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到了我们这一代的手里,我们每个人都应怀揣着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践行着自己应肩负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不断壮大而不懈努力、顽强拼搏!

掩卷深思,我深深地感受到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是多么的不易,又是多么的伟大,它在地狱之火中熔炼自己,涅槃重生!是中国共产党人让中华民族这只火中的凤凰,从苦难走向了辉煌,我们享受前人的丰硕成果,沐浴在时代的幸福之中,更应牢记历史、珍惜和平,激扬“爱国之情”、立牢“报国之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学党史读《为什么是中国》有感


作者:宋甜甜


我读到了金一南教授出版的一本书,书名是《为什么是中国》。一看到这个书名,我即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装帧精湛,在书的腰封上清晰地写着“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这是在告诉读者这是一部描写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到现今中国发展历程的书籍。除此之外,在书腰上还印着“直击中美贸易之战”、“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世界格局走向的理性瞻望”等字样,这不正是近年来我国所面临的中美问题、我国的大国崛起和世界局势走向的分析吗?这些,也是我们在建党百年之际需要充分理解和知晓的。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既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手,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上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金一南教授,作为我国的军事研究专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他作为国防大学的教授,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金教授笔耕不辍,他先后撰写了《浴血荣光》、《胜者思维》等书籍。其中苦难辉煌更是被评价为"一部以全新的战略视野全方位描述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著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通过这些书名,就能够感受到一个作家、一名军人的热血澎湃,也能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他的爱国情怀和军人的责任感、使命感。

在本书开始的篇章,介绍了没落的大清王朝,尽管当时的当朝者也多次向西方宣战,但最后都不能逃掉失败的悲剧。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就此签订,从此中华民族沦为被人奴役、被人压迫的命运。此时的中国,急需变革,只有出现新生的力量,才能将这个危亡的彻底国家拯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1919年,作为战胜国的中国非但没有得到一丝权益,反而还被欺辱。这时,怒不可遏的中国人民终于不能忍受了,“五四运动”的烈火熊熊的燃烧起来。面对外忧内患,急需真理的引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以后,中国有了一个全新政党的领导。

接着,在后续的篇章中,金教授讲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我们如何艰难的完成了长征、如何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如何在朝鲜战场上打败敌人。这几大经历与战争都高度的考验了中国共产党,也显示出了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才能。在随后的章节中,金教授表述了我们应如何面对博弈与较量、如何进行强军改革,这两大篇章读得让人热血涌动,让人深刻的体现到一个少将的对军事、对中国军人的肺腑之言。

在本部书的最后,金教授又分析了中国未来的大势——既包含了我们曾经历的中美贸易大战,也讲述了我们的优势所在。读罢本书,我们对今天所处的形势有了更深刻、更全新的认识,也让我们对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更加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为什么是中国》,既是一部介绍党史发展历程的书籍,也是一部富有思辨内涵的书籍,这对于我们学习党史、中国发展史都非常有益,我们能由衷的感受到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在世界上更加自信、我们才能逐步地走向辉煌。只有看懂了过去,了解了当下,才知未来的走向。我向广大的读者推荐这本书,相信您通过阅读也一定会有收获与提升。


      通过此次党史思想学习,支部党员从党史中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并做到学以致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两个大局,要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我们只有实实在在的学,才能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方法。我们只有实实在在的懂,才能从党史中继承光荣传统,传承优良作风。我们只有实实在在的用,才能做到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砥砺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激发干事创业精与神的“动力源”








责任编辑:曹泰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红色文化书籍是传承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