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介绍:
他绘制了5000余幅素描和速写,造型严谨、解剖明确、笔法刚劲、生动自如,被誉为“素描大师”。
阿道夫·冯·门采尔1815年出生于普鲁士王国东部工业重镇,父亲卡尔·埃德曼·门采尔是白手起家的石板印刷匠。
1818年父亲创办了个人工坊,小有成绩,门采尔12岁就展出过素描作品。并在1829年父亲设计印刷的《普鲁士国史》插图中分担了8副石版画创作。
在1830年举家前往首都柏林后的两年,父亲去世,门采尔子承父业并在同行中出类拔萃,1833为歌德的诗歌《艺术家的生涯》定石板画组图,并且在艺术上获得了首次成功。
门采尔曾在1833年进入柏林艺术学院进修半年,但仅仅学了六个月就被学校以“缺乏天资,不可造就”为理由劝退。但他热情未减,走到哪画到哪,大街小巷,乡村田野处处可见他作画的身影。于是我们今日才得以见到数量如此之多的、各种题材的门采尔速写、素描作品。有人称他得了“绘画狂热症”,门采尔听了后很高兴,并说“希望此症是绝症。”
事实上,我们在学习大师的时候不应单单学习他们的画面、绘画技巧,还应该欣赏和学习他们对于绘画的热爱和激情。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绘画的瓶颈,也会在某一阶段陷入自我怀疑,开始疑惑是不是“自己没有天赋”是不是“注定画不过别人”。在这些灰暗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吸取大师身上的热情,坚定自己的信心,不断地给自己加油打气,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弥补。
就像门采尔,倘若他当年因为一句“缺乏天资不可造就”就被击退,对于画面一蹶不振,陷入自我怀疑,那么后面也就无法造就这样的一个素描巨匠了。
阿道夫·冯·门采尔的艺术成就最高是从40年代起,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大量风俗画、肖像画。我们查看门采尔的生平履历时可以发现他从1839年为弗朗兹 库格勒所着的《腓特烈大帝传》作插图开始就着手画了一系列腓特烈大帝的作品。
如《 腓特烈大帝在无忧宫演奏长笛》简称《长笛演奏会》。作于1850至1852年间,布面油画,142x205厘米,现存柏林 老国家艺术画廊。
以及《 腓特烈大帝及随从在霍克齐战役中》作于1850至1856年间,布面油画,原藏柏林老国家艺术画廊,二战中下落不明。
1850年绘,题为《无忧宫的圆桌会议》。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腓特烈大帝)在位期间,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队统帅,也十分重视与欧洲知识精英交流学习。从1747年起,他开始在无忧宫中举办定期聚会,与知识精英们就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图中腓特烈身着军礼服,位居正中,注视着与人辩论的哲学家伏尔泰。
1848年,布面油画,45x63厘米,现存 汉堡艺术馆。
这是一副纪实油画。门采尔为了记录下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在当天从 卡塞尔紧急返回柏林。画面未作细节刻画,偏小的尺幅和左下角的空白都说明这是一幅习作,但门采尔终生再未定稿。
门采尔也画了大量的劳动者,于1875年完成著名作品《扎铁工厂》。
《扎铁工厂》是门采尔第一次以现代重工业为创作主题,描绘地狱般恶劣的工厂环境。这幅是以朴实无华的笔调讴歌产业工人的作品,也标志着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新纪元的开始,他心怀悲悯,为时代发声。
1884年首办个人展览并于1885年移至巴黎。
1905年2月9日,门采尔卒于柏林。90岁去世时德国皇宫为他举办了只有元帅才可以享有的盛大葬礼。
事实上,这个故事后面的道理,蕴含着门采尔笔耕不辍、踏实勤奋的品德。有用一年的功夫去做一天的事情的踏实和耐心,那一定是一个离成功最近的人。学习大师门采尔,不只学习他的绘画技巧与思维,也应当学习他的作画态度——“持续狂热”。
本期谈画人:
王雨露
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2020级本科在读
在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