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艺术走边防——西安音乐学院艺术思政实践育人的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02 20:27:22

一、基本情况

 西安音乐学院是西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府,具有红色血脉,前身是“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首任校长为贺龙。学校秉承“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本校提出的“赓续红色血脉,开门办思政课,发挥艺术院校服务社会功能,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实践教学目标,校地协同、军艺融合,充分发挥艺术引领、辐射社会公共文化的“浸润”效应,创建并坚持开展了“实践教学到基层,艺术服务走边防”慰问实践活动。2018年至今团队师生辗转20000余公里,深入新疆、云南、内蒙古、黑龙江等边防一线为部队送去40余场文艺演出,同时将“艺术走边防”的第一课堂与70多场“情景式”主题讲座的第二课堂相结合,推动了艺术思政实践育人的创新与实践。

微信图片_2025-09-02_200734_684

二、主要做法

“艺术走边防”是西安音乐学院艺术思政实践育人的特色实践活动。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与陆军边海防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校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全程推动、专业指导,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从学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学生等群体中择优选出代表,奔赴新疆阿拉山口、赛里克、玉科克、夏尔西里、库克他乌、云南老山、四连山、红河、内蒙古阿尔山、三角山、宝格达山、根河、黑龙江漠河、塔河、黑河等戍边连队和前沿哨所,用艺术向为国戍边的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采取“慰问演出”与“专题讲座”双课堂的协同模式,以“行走的大思政课”“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强企使命”为主题,奔赴全国70多家大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沉浸式”“情景式”的专题讲座,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强军思想、家国情怀、国防教育和边防一线的所见所闻融入宣讲之中,将“艺术走边防”的第一课堂与“情景式”主题讲座的第二课堂相结合,生动感人,富有特色,反响热烈。

微信图片_2025-09-02_200747_205

     (一)以情感为桥梁,联通军民情与家国情,为思政教育创设教育介质

在慰问活动中,戍边官兵的感激之情、喜爱之情与团队师生的崇敬之情、钦佩之情在文艺节目和近距离接触中流动,官兵们用行动表达家国情,师生们因活动体悟家国情。团队师生有机会深入边防一线了解国情、社情以及边防军人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与戍边官兵零距离接触,第一时间观察体会他们的工作,第一现场捕捉他们的情感和心理,这都增强了大学生对党的拥护与爱戴之情、对军队的崇敬与赞美之情,更通过第一手“素材”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深切体会了强国必须强军的国防意义和国家安全意识,提高了思政课的实效。

每次文艺演出,都因为情感的真实流露推动思政教育于润物无声之中。学生杨悦说:记得在阿拉山口哨所那场演出中,一位年轻的小战士悄悄地落泪了,我想他一定是想家了,练兵场上,他身手敏捷、意志坚定、本领过硬。他们和我们年龄相仿,在恶劣的环境中,不畏严寒酷暑、忍受孤独寂寞,为祖国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能为边防战士演唱,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二)以艺术为载体,承载军民交流好故事,为思政教育创新有效形式

通过“艺术走边防”实践活动,师生们与一线官兵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重走总书记视察之路、感受阿拉山口的大风、看到戍边精神代表黄牛“阿黑”、体验老山主峰猫耳洞、听英雄连长和军嫂的“相思树”故事、为即将退役的战士演唱《驼铃》、给音乐爱好者谱曲、赠送西安音乐学院原创歌曲《党旗下的誓言》、聆听烈士写给妈妈的日记、在北极哨所表演舞蹈、在训练场和官兵合唱《强军战歌》。

通过艺术的形式和实践,促进了师生与官兵互动的深度和宽度,也了解了很多动人的事迹和故事。戍边的工作在官兵眼里可能很平常,演出的节目在学生心里可能也很普通,但在“艺术走边防”的现场,却意味着浓情厚意、跨越山水、军民心连心和爱国强国的梦。“艺术走边防”活动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独特的、成效显著的思政教育形式。

     (三)以“红色”为资源,打造鲜明主题场景,为思政教育汇聚独特内容

陆军边海防学院是全国全军唯一的边海防高等教育院校,与西安音乐学院同根同源,都有着纯正的红色基因,拥有良好的共建关系,为团队成员顺利深入边防一线地区、与边防战士做深入交流、收集第一手实践育人资料提供了有力保障。两校多次开展参观英雄纪念馆、军事训练、联欢晚会、捐赠乐器、慰问演出、座谈交流、辅导员军事日等活动,并联合对部队文艺作品课题开展讨论研究。

“艺术走边防”实践活动,将红色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进一步厚植师生的家国情怀,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积累了丰富的艺术思政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艺术走边防”实践育人模式,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思政品牌。让“艺术服务”的内涵清晰化、目标明确化、理念落地化。

     (四)以讲座为互补,深度融合理论与实际,延展艺术思政的辐射空间

“艺术走边防”活动已经形成“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一方面继续开展慰问演出活动,另一方面开展专题讲座、分享演出活动。团队成员应邀前往西安交通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西安高新第一中学等58所大中小学,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建地产集团等12家企事业单位,以“行走的大思政课”“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强企使命”等为主题将赴边防一线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进行“沉浸式”“情景式”分享交流,反响热烈。

西安美术学院学生王美琪聆听了讲座后深受触动,深情地说:“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我对爱国主义有了更加具体和生动的理解。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和奉献是祖国和平与繁荣的坚实基石。‘艺术走边防’团队的实践行动是对爱国主义最真实的诠释,他们将艺术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不仅丰富了边防官兵的精神世界,也为我们每一个艺术学子树立了学习典范。”

微信图片_2025-09-02_200807_968

三、工作成效

通过“艺术走边防”实践活动,学生们用艺术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升华思想,拓宽了学校育人的渠道,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将“艺术走边防”实践活动打造成一堂全方位、立体化的现实教育大课。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央视频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与转载。

     (一)建构了“艺术走边防”特色育人品牌

“艺术走边防”实践育人活动以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实践活动的最终教育目标,引领学生树立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针对性的将学生的专业特点、专业能力推动成为服务社会的艺术力量,师生通过与边防战士共同演出、深入交流、同吃同住的经历,心灵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发挥了艺术思政育人的良好效果。同时,建构起“艺术思政”服务社会、服务部队、奉献社会的完整体系,每年都有近900名学生利用寒暑假赴河北、山东、湖南等地开展红色文化宣传、音乐支教等实践活动。学生扎根基层、服务西部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参军入伍人数逐年上升,多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陕西高校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个人”“河南省文明教师”等荣誉,退役女兵毕业后重返新疆服务边疆,团队负责人也应邀在全国艺术院校会议上做主题发言,介绍“艺术走边防”实践育人模式和经验,得到高校同仁的充分肯定。

     (二)形成了“思政+资助+心理”协同育人新模式

“艺术走边防”活动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思政”“资助”“心理”三方面相互融合的育人新模式,不但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在资助育人、心理育人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参加活动的许多学生都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退役士兵国家助学金等,他们走进边防一线,参加慰问演出,回报国家、回馈社会,得到了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的肯定和表彰,《中国学生资助》专门进行了报道。师生们深入部队取材,体验军旅生活,原创的心理剧《起跑线》,获得了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一等奖。专家高度评价,认为《起跑线》这部剧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青年学子要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新时代大学生,给大学生心理育人建设带来了积极的正能量的影响。以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为抓手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使资助育人、心理育人真正落地生根,形成了“思政+资助+心理”协同育人新模式。

     (三)形成了“艺术思政”理论成果

《“实践教学到基层,艺术服务走边防”艺术思政育人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艺术思政”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性探索与研究》等分别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艺术服务走边防”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获批陕西省“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建设项目;《思政与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分别被评为第一批和第二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研究生教育类);西安音乐学院“艺术思政”研究基地获批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融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于一体实践探索研究》等18项课题获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项目;《实践教学到基层,艺术服务走边防》等2部图书编辑出版;《“大思政”视域下音乐艺术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等15篇论文发表。


责任编辑:刁艳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艺术走边防”是西安音乐学院艺术思政实践育人的特色实践活动。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