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赋能迎挑战 实践育人新突破
——药学学子在第十五届“挑战杯”陕汽集团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取得佳绩
5月18日至24日,由团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省科协、省社会科学院、省学联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挑战杯”陕汽集团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西安工业大学未央校区举行。全省高校参赛学子齐聚于此、同台竞技,凭借硬核创新实力,生动诠释了“青年何为”的时代使命。
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作为推进青年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赛事,自1989年举办以来,已成为面向广大青年学子的实践平台、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课堂。本届“挑战杯”延续往届规模大、影响力广的特点,共收到全省86所高校推报的参赛作品991件,经过资格审核、网络评审等环节,来自全省78所高校的393件作品入围决赛答辩环节。我校药学院师生团队报送的6项科技作品,最终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学制作发明项目组别取得优异成绩,《虎杖衍生探点的荧光性质及细胞毒性研究》等2项作品获一等奖、《碳基复合材料的构筑及水体抗生素的光催化降解》等2项作品获二等奖、《止“溢”于此 ——一款用于防治脂溢性脱发的中药洗护产品》等2项作品获三等奖,在省赛奖项数量、质量上都取得了新突破。
第十五届“挑战杯”省赛获奖证书
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答辩现场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药学院坚持“科研赋能实践 实践反哺育人”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科教融合 产教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尤其在2024年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获批以来,学院通过搭建科研实践平台、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了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
科研赋能--项目驱动 破题解题
“导师+团队”科研孵化模式:学院遴选20余项科研课题面向学生开放,组建由教授领衔、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协同的“导师+团队”。“导师+团队”科研孵化模式开展以来,本科生团队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7篇,获国家级竞赛奖项5项、省级奖项18项。本届“挑战杯”组织过程中,学院参赛学生达187人次,学生参与率达24%,较上一年度在项目数量、参与人数、获奖数量以及获奖层次上都有所提升。
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打破传统实验室壁垒,以跨学科开放实验室与大学生开放实验科研项目支持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参与科创活动,2024年支持学生自主实验项目49项,较2023年度提高49%。
2024年陕西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颁奖环节
实践育人--多维平台 锻造能力
校企共建“实战课堂”:设立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揭榜挂帅”课题、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与创新创业课程,进行“企业命题-师生解题”等实战式训练。2024年联合西安良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产业命题“生物医学检测用胶体金制备技术及应用”,2025年联合宁陕梦阳药业饮片有限公司、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陕西华州营养健康食品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陕西功能食品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开发产业命题“降尿酸功能性食品关键技术研发及产品创制”、“神经重症大数据自演进远程诊疗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减肥降脂功能茶复方配伍优化及产品创制研究”、“降尿酸功能性食品关键技术研发及产品创制”、“降糖茶产品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等,学生参与解决企业实际案例22个。
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融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助农实践,“乘时代之势,建一县一品---大数据背景下陕西花椒产业现代化探索”团队在乡村振兴中推广技术应用,获得了一定的助农成果。凝聚药学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陕西省乡镇居民安全用药风险因素及防范体系调查研究——基于陕西省旬邑县的调研”、“‘青山依旧在’:中医药“土方土法”的认识和传播现状——基于陕南地区的调研”,获得校级社会实践表彰。
成果突破--科创挑战 闪“药”赛场
在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高校教师对青年学子在科技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已初显成效,师生团队携手助力,科创竞赛屡创新绩。药学学子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昂扬精神,迎接科创挑战、闪“药”赛场。2024年,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等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18项,较往年增长62%。
党建引领--师生共创 服务地方
学院党组织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科研为引擎、实践为纽带,打通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育人闭环。省级“双创”样板支部--药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关注地方需求、服务产业发展,师生团队积极开展与政府部门、地方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生力军作用,以极大的创新争先热情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应用,高校教师对青年学子在科技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已初显成效。近年来,药学院师生团队在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佳绩。
今后,学院将持续发挥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践行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深化科教融汇,提高科技赋能、服务地方能力,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学校全方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基础,为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贡献方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