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俪将军——董臻东、刘长秀
伉俪将军
——董臻东、刘长秀
在解放军总装备部某试验基地,有一对夫妻将军特别令人注目和钦羡。令人注目,是因为他们是中国少有的“夫妻将军”,并且两人是大学同班同学,196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空气动力专业5311班,毕业后都分配到同一单位工作。令人钦羡,是因为夫妻二人四十年在川西北茫茫群山中默默无闻,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和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对“夫妻将军”的名字是董臻东和刘长秀。丈夫董臻东少将曾任总装备部某试验基地副司令员,妻子刘长秀少将是我国少有的女喷流专家。
董臻东(左)、刘长秀(右).jpg
1966年,董臻东、刘长秀从西工大毕业后,随即走进了川西北大山深处的空气动力研究基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山沟里生活十分困难,但最重要的是没有设备,规划中的一座座风洞,有的只有图纸,有的连图纸都没有。这一时期,中国的歼击机、导弹、火箭等一大批武器型号相继上马,任务书像雪花一样飞来,等待试验的“型号”排起了长队。搞飞机的人来了,对董臻东、刘长秀等科研人员说:“你们知道我们的试飞员是怎么试飞的吗,飞人家的飞机,人家只给一个大概的数据,关键数据还保密。飞机的性能,比如能飞多高、安全边界等只能靠我们的试飞员冒生命危险去摸索。”搞导弹的同志一到基地就给科研人员讲:“因为没有风洞做不成试验,环境试验只好到最热的西双版纳和最冷的长白山去做。一位女工程师在唐古拉山口为追一张数据卡片,追着追着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对此,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本应该在风洞里做试验搞研究的,可当时不具备试验条件,当务之急是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建设风洞。不论男女,不论新老科技人员,一起拦河、架桥、筑坝、开山、修路。没有住房,就在老百姓低矮潮湿的茅草屋里安家;没有办公桌,绘图板就支在饭桌上、水缸上。“为了尽快建好风洞群,造出我们自己的飞机、导弹、火箭,我们准备把一生都扔在大山沟里。”夫妻俩抱定了这样的信念,在艰苦环境中树立了伟大志向,一次又一次的攻坚克难,他们在大山深处铸起了一座座丰碑。
1966年,董臻东、刘长秀从西工大毕业后,随即走进了川西北大山深处的空气动力研究基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山沟里生活十分困难,但最重要的是没有设备,规划中的一座座风洞,有的只有图纸,有的连图纸都没有。这一时期,中国的歼击机、导弹、火箭等一大批武器型号相继上马,任务书像雪花一样飞来,等待试验的“型号”排起了长队。搞飞机的人来了,对董臻东、刘长秀等科研人员说:“你们知道我们的试飞员是怎么试飞的吗,飞人家的飞机,人家只给一个大概的数据,关键数据还保密。飞机的性能,比如能飞多高、安全边界等只能靠我们的试飞员冒生命危险去摸索。”搞导弹的同志一到基地就给科研人员讲:“因为没有风洞做不成试验,环境试验只好到最热的西双版纳和最冷的长白山去做。一位女工程师在唐古拉山口为追一张数据卡片,追着追着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对此,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本应该在风洞里做试验搞研究的,可当时不具备试验条件,当务之急是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建设风洞。不论男女,不论新老科技人员,一起拦河、架桥、筑坝、开山、修路。没有住房,就在老百姓低矮潮湿的茅草屋里安家;没有办公桌,绘图板就支在饭桌上、水缸上。“为了尽快建好风洞群,造出我们自己的飞机、导弹、火箭,我们准备把一生都扔在大山沟里。”夫妻俩抱定了这样的信念,在艰苦环境中树立了伟大志向,一次又一次的攻坚克难,他们在大山深处铸起了一座座丰碑。
将军夫妇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示母校的教育让他们终身难忘。巧合的是,他们的儿子和儿媳也都是西工大毕业的学生。“我们家成了西工大世家”,两位将军自豪地说。
(西北工业大学校史研究中心整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