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学校“走初心之路,点亮红色中国”红色现场教学活动要求,结合“四史”学习教育相关精神,动力与能源学院研究生第九党支部创新支部活动形式,于2020年11月13-15日组织党员同志及入党积极分子共16人在杜昆老师的带领下赴贵阳与中国航发贵阳所进行了支部共建活动。这同时也是动力与能源学院研究生第九党支部作为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校“样板党支部”创建工作的重要实践活动组成部分。
中国航发贵阳所是我国军用航空动力系统(即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域四大主机设计的航空科研事业单位之一,主要从事中等推力军用航空涡喷、涡扇发动机科学研究工作。11月13日上午,中国航发贵阳所叶轮机研究部党支部与动力与能源学院研究生第九党支部于贵阳所第一会议室进行了支部共建的启动仪式,贵阳所的人力资源部部长马岚同志首先对贵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的发展概况和行业现状进行了介绍,让同学们对研究所的历史发展和工作内容有了新的认识;叶轮机研究部党支部书记赵熙同志对支部情况以及当前主要任务的简要介绍,也让同学们对航发相关国家政策和资金状况有了相当的了解。接下来,动力与能源学院研究生第九党支部书记朱安冬介绍了到会人员和支部建设情况,当即便受到了在座领导的肯定。为达成党支部的长久共建关系,双方支部签署了《党支部结对共建协议》,为之后的共建活动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次的带队老师杜昆老师针对“涡轮端壁冷却技术”做了技术报告,介绍了航空发动机发展简史,同学们获益匪浅。为加深支部成员交流,两支部成员进行了校友座谈会。拥有着丰富的工作和设计经验的焦老师与贵发所共同成长,见证了贵发所风风雨雨,已经56岁的她依然有着无限的激情,她指出,“年轻人,要有热血,要有家国情怀,工作要严谨踏实”。赵书记也强调,现在的研究工作要以需求为引领,更要“接地气”。随后与会成员就当前工程需求和研究工作的协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下午,支部同学与叶轮机党支部老师一同前往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的机匣与叶片分厂进行了参观学习,同学们对于一线生产的技术指标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随后,同学们深入黎阳老厂区进行实地探访。走进航空小镇航空展览馆的那一刻,就打开了航空历史的开端,一架架飞机模型就是中国航发发展的一部鲜活历史。在展览馆中看到一个机匣零件,焦老师说:“现在这个零件还在飞。”在半个世纪前那样落后的条件下,设计制造出的零件竟然一直能沿用到今天。艰苦的历史,不灭的激情激励了同学们,也是在这里同学们默默坚定了报国情怀。
14日上午,九支部同学与叶轮机党支部老师们一道前往息烽集中营,首先参观了展览馆,后又去到了集中营旧址,了解到了集中营历史,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惨无人道”。大家听了讲解尤其对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在集中营内帮助革命战士传达消息的故事印象深刻。息烽集中营地形四面崇山峻岭,古树参天,山里有湖、有洞,地形隐蔽险要。息烽集中营本部控制面积约2平方千米,设监狱八栋四十三间。监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称为“忠斋”、“孝斋”、“仁斋”等等,其中“义斋”为女监狱。国民党特务处称重庆望龙门看守所为“小学”、称重庆白公馆监狱为“中学”、息烽集中营所关押的则是从全国各地押来的“要犯”,称之为“大学”,而留学则是处死的黑话。很难想象,郁郁葱葱的树木,小小的木屋,依山傍水,一个个“斋房”,“鲜血和死亡”在这个地方却是永恒的主题。
14日下午,走进遵义会议会址,就打开了回忆的闸门。就是在这里,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在陈列馆中,一幅幅黑白老照片、一幕幕场景、一件件陈列实物,生动的向大家诉说着当年革命的艰辛和残酷,有血有泪、有喜有悲,让同学们对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支部共建活动的举办和校友交谈等活动让同学们对行业发展和前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航空小镇、山洞车间、息烽集中营以及遵义会议会址等多地的走访,让同学们重温航发人艰难起步的历史,深化了支部同学们对党的理想信念、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的理解,增强了同学们对航发的热情和航发报国的决心。
支部共建和探访红色故里让同学们增强了党性意识,更加坚定了爱党、信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也让同学们对航发专业的历史过往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三天的学习和走访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无所畏惧的前进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作为新时代的航发人,我们应该牢记使命,厚植爱国情怀,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建国伟业,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