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学院在第二届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本科毕设交流会上取佳绩

2021-09-02 13:36:21 张滕 王蕾

2021年5月29日至30日,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果交流会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顺利举行。该交流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旨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交流会共吸引到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33所国内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的三百余人参加。航天学院高度重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和航空航天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凭借着师生的精心准备和优异表现,共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6项的好成绩。

优秀毕业设计成果简介

特等奖:《轮腿式行星探测器设计》

(作者:马嘉豪、指导老师:岳晓奎)

该毕业设计主要针对应用于火星等表面为颗粒地形的轮腿式行星探测器进行了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探测器自身灵活的机动性能。首先进行了探测器总体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和实验平台设计等方面,实现了系统各部分的有效集成,使探测器具兼具轮式驱动高效的特点和多足式驱动对环境的强适应性,然后建立了探测器本体运动学模型,并完成了模型特性分析,为后续实验过程中的控制律设计奠定了基础。最后基于所设计的实验平台和探测器运动学模型,进行了运动律设计,完成了跨越平地、草地、大型障碍和沙坡等多种地形的实验,验证了探测器自身灵活的机动性能和对不同地形的适应能力。

1.png

2.jpg

3.jpg

二等奖:《高温氧化铝液滴与壁面碰撞粘附过程实验研究》

(作者:杨梓青、指导老师:李江)

该毕业设计主要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中高温氧化铝液滴碰撞粘附行为开展实验研究。首先进行了实验装置改进设计,解决了高温氧化铝液滴发生与控制、高温热防护等关键技术;然后采用高速红外相机对液滴飞行过程的温度变化进行了实时测量;利用激光阴影法和滤光技术清晰捕获了液滴碰壁反弹和粘附过程的动态图像,发现了液滴粘附过程的七个阶段,最终获得了高温氧化铝液滴反弹和粘附的临界条件。(图片来源:各毕业设计作品)

责任编辑:李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设成果交流会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举行,航天学院共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优秀奖6项。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