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绳绪教授1922年出生于陕西泾阳,曾在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级农业职业学校高中部、西北农学院森林系学习,1948年留校任教,1948年10月参加革命,1993年离休。在建党百年的重要节点,记者一行下午来到毗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校区的林学院校区,采访1949年入党、99岁高龄的老党员毛绳绪教授,同他畅谈建党百年与人生百年。
“一辈子,跟党走!”
“是党组织的培养教育让我走上革命道路,所以一辈子跟党走就成为我终生的信念”,这是年近百岁的毛绳绪教授对中国共产党内心最深刻的情感。
“在校期间,我就与梁得柱、熊运章、张富民、白延珍、牟富生等地下党员相识,并在党组织培养引领下走上革命道路。”毛绳绪教授回忆道。
1947年至1948年间,毛绳绪教授先后参加了我党在全国组织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运动,西农学生举行的“六二”大罢课运动,参加了策反国民党组织的“反苏大游行”和反对国民党把西农迁入四川的护校运动。受地下党的委派,先后完成了地下党交给他的多项任务,借助学生身份,掩护地下党员南新光(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的儿子)、王维祺(陕西工业大学首任党委书记)等,并将他们留在自己宿舍借住。南新光离开时,毛绳绪教授还把自己仅有的一件大衣送给了他。
1948年至1949年,受地下党组织委派,毛绳绪教授参与动员、说服老同学西安大华纱厂技术员姚德祥、广仁医院医生原文坤积极参与护厂、护院活动,并加入党组织。
为党工作过程中,毛绳绪教授逐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48年秋,他被批准加入共青团,1949年6月1日转为中共党员。
1955年,毛绳绪教授赴苏联莫斯科林业技术学院攻读研究生学位。4年留学经历让他看到了祖国林业发展与国外的差距,1959年,他获得农业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组织希望他留京工作,毛绳绪教授回答:“我是西农派出的,母校仍缺教师,而西北正是我国林业亟待发展的地区,所以我必须回去。”满怀赤诚之心,他回到母校,满腔热情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不曾辜负党对自己的培养与期望。
1979年,毛绳绪教授参与筹建西北林学院,历任西北林学院筹备领导小组成员、副院长、副书记,“培养学生就是为党培养储备干部”,在抓好师资队伍的基础上,他对学生关怀更是切中肯綮。“以前西农师生宿舍无暖气,学生冬天晨读只能去教学楼走廊的暖气边,宿舍里也没有能够写字的书桌。”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毛绳绪教授借鉴苏联大学校舍优点,提出相对超前的校舍设计,但建筑设计单位认为不符合当时标准,上级也难以批准。此后,在他和同事的多方努力下,终于建成有暖气、有壁柜、有书桌的学生宿舍。
“林学人,怎怕苦?”
1978年,国务院批转林业部《关于西北、华北、东北风沙灾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提出为解决林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应在西北建立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加速专业干部的培养。据此,在西北农学院林学系的基础上,陕西省开始筹建林业部直属高校——西北林学院建设。
在林业部和陕西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79年10月20日,西北林学院正式成立,地址就在原西农二道塬的部分试验场站。
筹建新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困难重重。当时主管基建、人事、后勤的毛绳绪教授深感责任重大,“‘赤手空拳’开荒办学,唯有兢兢业业,才能不辱使命”。那时他住在西农,每天要到五里之外的新校址办公,没有交通工具,他又不会骑自行车,每日步行上下班,一天4趟,最多的时候每天往返6趟。
条件所限,建院初期调入的一批教师、干部和工人,没有体面的落脚地,只能临时安排在西农二站、林业站和马场等地年久失修的破旧房屋中,有的同志来院数年,家具都未打开。大家常年风里来雨里去,东奔西跑,吃住无定所,却从无怨言,一心扑在学院建设上。
要办好这所新型的林业大学,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从西北农学院分流的教师多是林学专业课教师,基础课教师可谓空白。 “培养知识基础厚实、根柢之学扎实的人才离不开基础课和外语教学” 毛绳绪教授谈到。此后几年,毛绳绪教授与同事四海招贤,为聘请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在云南陆良中学任教的高中名师李炽,他们“三顾茅庐”,多次亲赴云南,最终以真诚打动对方,将其调入了林学院。
虽已入白寿之年,但毛绳绪教授仍健谈开朗,谈吐间尽显耿直豁达的性情与饱经风霜后看山是山的内心。
毛绳绪教授在杨凌奉献近八十载,为西北地区林学事业开疆拓土,他坚信这是对党的绝对忠诚。在毛绳绪教授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员本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