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2018年12月26日 “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引发火灾,3名参与实验的研究生遇难”的爆炸事故再次敲响“实验室安全”的警钟,也引发了同为实验人员的我们对认识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及为自身安全、实验室财产安全负责的思考。为深刻吸取北京交通大学“12·26”事故教训,进一步推动小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落实,近日,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党支部教师党员毛晖组织小组内研究生进行了以“实验室安全与我的研究”为主题的征文及宣讲活动,小组所有成员参与了此次活动。
在征文阶段,研究生们分别针对自己对实验室安全的感想、在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在实验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则写下了自己的感悟。2018级新入学硕士研究生钟民正结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经验写到,在测定微量元素难免用到酸,稍不慎接触到会腐蚀皮肤、衣服等,穿实验服、戴口罩手套是进行试验前必须要做到的。预备党员孙宏达写到:“入学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平时总认为自己对实验室物品放置、仪器操作等足够熟悉,但正是这种‘熟悉’可能会让我们忽视一些安全问题,即使有万分之一的概率,发生在自己身边即是100%,作为研究生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安全教育是辅助,自己注意才是根本。"
在宣讲阶段,2018级硕士研究生杨静雅谈到:虽然自己目前还没有开展实验,但无论是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在Seminar中反复强调的实验室安全问题,还是近期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都深深触动着自己,我们没有100%的安全,只有100%的安全防范,建立牢固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学生党员杜玮认为实验室安全是重中之重,关乎科研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结合自己在研究内容及实验室安全制度总结了在实验过程中个人应遵循的几点基本原则,包括实验室化学药品使用前应了解其基本理化性质,避免物质之间混合可能产生过于剧烈的反应引发不可预估的危险、进行试验应穿实验服、戴口罩手套等。
活动中,由毛晖、李荣华和周莉娜老师担任评委,对本次征文内容进行评价,评选出杜玮和杨静雅优秀征文两篇。各位研究生纷纷表示实验室安全关乎着每一个科研人员的人身安全,是科研成果和实验室财产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对待科研的态度上,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一定可以将危险因素一一排除。
最后,毛晖老师在小组原有的实验室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明确分工,将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同时进行了会议总结:实验室是科研、学习的重要阵地,实验室安全是科研人员人身安全、科研工作顺利进行以及实验室财产安全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安全无小事,在之后的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