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电影《八佰》观后感(一)

2020-09-09 16:05:21 陈星锟 马东 杨明 袁一芳 李洁

能源本科生党支部预备党员 陈星锟:

《八佰》一片讲述的是1937年10月,淞沪会战后期,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对外以声势为意称共800名官兵,故称“八百壮士”),坚守上海闸北的四行仓库,即四行仓库保卫战,亦为整个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观看完这部电影,我感慨万千。

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防守的第二日,日军采用钢板阵,企图炸毁承重墙。守军纷纷以血肉之躯绑上手榴弹跃入钢板阵中,将日军的企图粉碎。当时的中华民族病了,这一个个为国为民献身的英烈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味味良药,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觉醒。诚然,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哪怕是几百人对于局势的影响也是很小的,但是,当这些人凝聚成一股精神力量时,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所以我们无论要做什么,都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明白实现理想是长期、艰苦、曲折的过程,并且要为了实现理想进行艰苦的奋斗。

在片中,特派员的一番话让我也明白了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没有看到人民群众身上蕴含的巨大力量。国民党当局认为人民是无用的,是没有任何力量的。殊不知只有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起来,军民一心团结起来,才能战胜武器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因此,国民党内部滋生了悲观主义,认为敌我力量悬殊,毫无胜算。正如古人所说:善战者不在少,善守者不在小;胜在得威,败在失气。所以,国民党兵未出而先败于敌。而反观武器装备落后于国民党的共产党军队,利用了军民一心、军民团结的力量,逐渐成为了抗日的主力军,带领人民摘得了胜利的果实。无论何时我们都应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为我们提供了强大力量。

能源本科生党支部发展对象 马东:

一座桥,一条河,成为分割天堂和地狱的界线。桥的一边,灯红酒绿,生活自在,而桥的另一边,入目皆是断壁残垣,废墟下还掩埋着因为战争而身亡的人的肢体。在支部组织的党日观影活动中,我们观看了电影《八佰》,这样真实而又鲜明的对比,一开始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氛围,一种窒息压抑的感觉铺面而来。

和日军交战节节败退,国民党军队不得不退出上海,只留下几百人守着上海的四行仓库,换句话说,四行仓库是我们在上海的尊严,也是在国际谈判会议上争取到支持权的筹码。只有四百二十人的队伍,却要对抗装备精良,一批又一批攻进来的日军。几日的坚守,鲜血淋漓的牺牲,为了冲散日军爆破墙面的队伍,英勇的将士们背起炸药包把自己包裹成人肉炸弹冲入日军中,到后来顶着枪林弹雨誓死升起我们的旗帜,用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扫射,冲过那座分割天堂地狱的桥,无论是什么抉择,这只队伍始终都是为了中国的尊严和立场。

这样的场面触目惊心却让人看得热泪盈眶,这是历史上真实的事件,虽然我们不能一一叫出八百壮士的名字,但是他们传递的精神,让站在对岸的人民重新燃气了斗志,激起了他们对抗外侮,保卫祖国的欲望。也正是这样,千万先辈中华儿女赴汤蹈火,奔赴战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了铜墙铁壁,换来了我们现在安宁的生活,战争远比电影中呈现的更加残酷,他们所付出的惨烈代价,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作为祖国的青年一代,作为大学生党员,我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只有脚踏实地,倍加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在将来更好的建设祖国,只有国家强大了,别人才不敢再欺辱我们,牢记历史,不是为了被仇恨蒙蔽双眼,从受害者转变成残忍的施暴者,而是为了记得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知道实力的重要性,为了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美好,为了将来再也没有炮火侵扰祖国山河!

入党积极分子 杨明:

关于人物,我们传统思维上想无非两种,贪生怕死和舍生取义,而在《八佰》中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如,两种性格的转变,一个枪都抓不稳的青年男从被骗参军,到后来看到人肉炸弹后深受触动而敢于守护中华民国旗帜。

关于对比,岸两侧之比等于天堂比地狱,英国租界侧是天堂,四行仓库侧是地狱。晚上的租界灯火阑珊,歌姬戏子吟声作戏。而四行仓库乌漆嘛黑,唯恐暴露了视野,士兵们带着望梅止渴的眼神盯着租界侧。

关于触动,人肉炸弹那段挺触动的,看的我鸡皮疙瘩都蹦出来了呀。就是敌军尝试进攻,人数之多以致防不住的地步了,有人带头抓起炸弹吼了自己的名号籍贯,便迎着敌人从下袭来的枪火一跃而下,嘣一声炸倒一片,不够,再来!又一位勇士一跃而下,血肉炸裂横飞,连续跳了好几个勇士之后,日本人终于撤退了,此时隔岸发出感慨道“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还有一段也挺有感触的,这是我见过最危险的升旗仪式,为了宣誓我国主权,毅然决然地进行了升旗仪式,而做了这一举动日方不乐意了,派来了战斗机扫射国旗致其坠落,我方士兵誓死撑起国旗,用人肉当作泥巴,为的就是尊严!中国的尊严!让隔岸的国人知道国旗永不倒下!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那个时代的必然,此时我们怎敢放弃自我,怎敢辜负先辈用生命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

入党积极分子 袁一芳:

在能源本科生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爱国电影《八佰》。影片讲述了在1937年淞泸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在众人围观下孤军奋战四昼夜的悲壮故事。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灯红酒绿的天堂,一边是乌烟瘴气的地狱。一边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一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战场。一开始,河对岸的人们就当看戏似的冷漠地围观着四行仓库的惨烈战况。直到一个一个壮士主动请缨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直到一个一个壮士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坚守旗帜,这才唤醒了河对岸那些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这一句台词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的手伸出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真正被唤醒了。

影片还有一个特殊的角色——白驹。我想它是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吧。原本禁锢着的它被迫解锢后经历了各种刀山火海、枪林弹雨,即使满身伤痕但依旧不卑不亢。最后白驹带着满身血色从废墟中奔腾而出,则意味着中华民族虽然遭受重重磨难、千疮百孔,却仍然充满希望,大步昂扬地向未来驰骋而来。

那匹白驹,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重新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中华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梁!


责任编辑:任乐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能源本科生党支部和能动171班团支部的各位同学,在观看《八佰》后,都感慨万千。
    }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